美國放囚犯英國罰編輯 美英忙給醜聞"滅火"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0日 13:19)
|
|
|
《每日鏡報》公開道歉 |
環球時報消息:虐俘事件鬧到今天,美英政府才真正體會到“眾怒難犯”的含義。為了將虐俘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最小化”,兩國政府正想盡一切辦法“滅火”。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高官去巴格達“救火”
毫無疑問,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是這次虐俘事件的頭號箭靶。美國民眾説他疏于管教,布什總統埋怨他知情不報,民主黨人則攻擊他企圖包庇護短,甚至要求他立即引咎辭職。5月13日,拉姆斯菲爾德索性帶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將軍火速趕到風暴中心巴格達,希望以這次閃電式訪問,向國人與阿拉伯世界表達美國軍方對虐俘事件的重視。美國媒體稱,拉姆斯菲爾德和邁爾斯同時訪問巴格達顯得極不尋常,因為五角大樓最高級的文職和軍職首腦一般不在同一個地方同時出現,這次破例是因為美國士兵捅的婁子太大了,再不主動出擊,恐怕布什也無法保住他們的飯碗。
14日,駐伊拉克美軍按計劃釋放了關押在阿布格萊布監獄的約300名伊拉克人。負責伊拉克監獄體系的米勒少將曾表示,要在本月底將監獄內的關押人數從3800減到1500至2000之間。
拉氏突訪伊拉克當天,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桑切斯做出決定,禁止對伊拉克戰俘使用嚴酷的逼供手段。此前,一份經桑切斯批准的審訊戰俘指南稱,美軍在審訊伊拉克戰俘時可以連續3天以上不讓他們睡覺,強迫他們連續40多分鐘擺出痛苦姿勢,用警犬嚇唬他們,或是將其單獨囚禁30天以上等。
就在政府採取種種措施“滅火”的同時,15日出版的美國《紐約客》雜誌又披露説,是拉姆斯菲爾德批准的一項特別審訊計劃導致了虐俘事件的發生。報道説,拉姆斯菲爾德在阿富汗使用了這樣的審訊策略後,也決定在伊拉克運用它們。對此,五角大樓立即予以否認。
“砍頭事件”幫了布什的忙
此外,美國媒體大力炒作商人伯格的死,也幫了布什政府一個大忙。美國民眾當初對美國士兵的憤懣,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被穆斯林極端分子的殘忍所取代。許多美國人認為,如果阿布格萊布監獄裏關押的全是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那麼美軍虐俘事件可能也算不上什麼太大的罪過。
此外,被認為在虐俘事件中難脫干系的中情局,近日主動向媒體披露,殺害伯格的“極有可能”是與“基地”組織保持密切聯絡的穆斯林極端分子扎卡維。美國民眾得知扎卡維在利用虐俘事件殘害美國人後,本來愧疚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或許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布什政府渡過難關。
美國媒體猜測説,軍方最終可能拋出一些主管軍官當“替罪羊”,以期儘快消除虐俘事件給美國軍方以及美國形象帶來的消極影響。
布萊爾拒絕主動辭職
在英國政府和美國大股東的強大壓力下,14日晚,英國《每日鏡報》發表聲明,就刊登偽造的駐伊英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公開進行道歉。該報負責刊登這些照片的編輯皮爾斯 摩根被解職。
毋庸置疑,摩根被解職將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布萊爾所承受的重壓,但布萊爾在伊拉克問題上仍處境艱難。民眾對布萊爾領導的工黨的支持率本月跌至32%,為17年來最低水平。
雖然15日出版的《泰晤士報》援引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的話説,不少內閣成員都已開始討論布萊爾辭職後的情況,但布萊爾本人拒絕主動辭職。據了解,黨內的二號人物———財政大臣布朗也無意此時“落井下石”。因為工黨再度連任後,布萊爾可能會把首相職位讓予布朗,若布萊爾現在下臺,教育大臣克拉克、衛生大臣裏德及前衛生大臣米爾伯恩都有可能站出來競選工黨領袖,布朗當選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當然,布萊爾也試圖以各種方式挽回影響。9日,他首次就英軍虐俘一事公開道歉,並承諾處罰虐俘的英軍士兵。12日在議會下院接受質詢時,他還試圖把英軍的行為與美軍的虐俘行為區分開來。
“滅火”效果尚難預測
儘管美英政府在多種場合表達了歉意,但伊拉克人並不買賬。也許軍方將肇事官兵繩之以法並承諾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後,他們內心的怒火才會逐漸平息。不過,一些民意測驗結果表明,布什的支持率已走出虐俘事件曝光初期的最低點,拉姆斯菲爾德被迫辭職的可能性正逐漸降低。一些美國政治分析家表示,為獲得連任,布什目前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拉氏,而連任成功後,“記錄不良”的拉氏則有可能離開五角大樓。
布萊爾至今仍拒絕公開批評布什,稱“現在還不是與主要盟國發生矛盾的時候”。但他暗示,自己將與美國民主黨搞好關係,否則一旦克裏贏得大選,英國將會很被動。
其實,布萊爾現在的處境非常微妙。有人指出:“現在兩種情況幾乎同時存在:一個是在一些媒體看來,他可能快要下臺了;另一個則是確實發生的,他管理著政府,並在為下次大選做準備。”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