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布什欲將克裏當競選對手 克林頓為克裏辯護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30日 15:10)

  新華社1月30日消息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總統布什準備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裏當作他連選連任的競爭對手,開始攻擊這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是個自由主義者,説他希望提高稅收和改變美國在伊拉克的進程,並指責他的防務主張軟弱。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早些時候,布什的競選班子一直將攻擊的矛頭指向前佛蒙特州州長迪安,説他是一位暴躁的自由主義者。美聯社援引布什競選官員的話説,這樣的攻擊起到了作用,使得原本處於領先地位的迪安在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州的選舉中失利,輸給了克裏。

  布什的謀士們現在擔心的一個問題是,現在將克裏擊倒有可能使得另一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愛德華茲成為布什未來的對手,而愛德華茲可能比克裏更難對付,因為他所提出的“兩個美國”--一個富有者的美國和一個貧窮者的美國--的指責具有更加廣泛的號召力。他們還記得,在1998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在每10個婦女中,就有6個支持愛德華茲,而黑人選民投票支持愛德華茲的比例是9比1。

  布什競選班子的希望是要把克裏擊傷,但不把他擊倒,因此他們正在考慮對克裏使用多大的攻擊力度。

  面對來自布什競選班子的攻擊,克裏為自己堅定的防務主張辯護,説他對美國歷史上幾個最大的防務預算案投了贊成票。克裏在競選中一直強調,他參加越南戰爭這段經歷使他在防務和安全問題上有資格挑戰布什。

  克林頓為克裏辯護

  前總統克林頓29日為克裏進行辯護。克林頓在國會山會見民主黨參議員後對記者説,他不認為克裏在政治上過於自由而不能入主白宮。

  克林頓讚揚了克裏在任參議員期間在安全問題、社會保障和財政政策方面的良好記錄。克林頓説,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克裏在使美國消除鉅額財政赤字的努力中起了作用。克林頓在當政8年期間,消除了共和黨人當政12年中積累的鉅額赤字,並扭虧為盈,其中一個舉措是在1993年增加稅收,克裏對此投票支持。

  儘管克裏在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州的競選中勝出,但在下周7個州的競選中,看來不大可能脫穎而出,因此一些分析家認為,民主黨人的初選進程可能還要拖上幾個星期。

  從常規意義上看,民主黨人需要縮短初選進程,儘早推出一位總統候選人,以便他有更多的時間把民主黨人團結起來,籌措競選資金,準備同布什決一勝負。如果初選時間過長,當總統候選人獲得黨內提名時,他有可能已經精疲力竭了,而布什則以逸待勞。

  但是一些政治學者認為,在今年的總統選舉中,一個較長的初選進程可能有利於民主黨及其總統候選人。天主教大學政治科學家羅澤爾説,這樣一個進程將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布什依然置身於選舉之外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攻擊布什。

  民意調查人佐格比則認為,今年民主黨人度過較長初選時間能使總統候選人更好地提出自己的競選主張,爭取基本選民。他指出,僅在3個月前,民主黨的基本選民對於擊敗布什極度悲觀。

  民主黨獲勝希望在增加

  佐格比説,在2003年這一年,大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民主黨人在調查中認為,布什可能會連任,但在19日舉行的艾奧瓦黨團會議選舉中,認為布什會連任的人只有8%,在27日舉行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認為布什不可擊敗的人佔10%。這是一大轉變。

  對於民主黨人來説,另一個可喜的跡象是在今年的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州選舉中,參加投票的民主黨人比4年前戈爾同布拉德利爭奪總統候選人時要多。有更多的民主黨支持者參加投票對民主黨來説是件好事。(米奇)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整點新聞]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預選在即(2004/01/25/ 07:48)
  • 布什3年花掉5千億 是美歷史上最能花錢總統(2004/01/22/ 14:18)
  • 布什發表國情咨文闡述美內政外交政策 (2004/01/21/ 17:18)
  • 民主黨批評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掩蓋失業等現實 (2004/01/21/ 15:34)
  • 布什會見伊臨管會成員 磋商權力移交等問題 (2004/01/21/ 14:51)
  • 綜述:布什最後國情咨文演説招來眾多批評(2004/01/21/ 14:56)
  • 美國總統布什2004年國情咨文(摘要) (2004/01/21/ 13:40)
  • 布什發國情咨文 強調堅持反恐併為伊戰辯護(2004/01/21/ 13:14)
  • 布什國情咨文演説 大選前“預演”競選(2004/01/21/ 11:56)
  • 布什呼籲國會通過永久性減稅計劃 (2004/01/21/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