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教育】不點不亮的蠟燭小囡擾亂課堂 外教:VIP學生令人失望
|
08月21日 15:18
|
|
|
新聞晨報消息:這個暑期,上海市某英語培訓機構開設了一種VIP學生證(貴賓學生證),持有該學生證的學生可以不受課表限制,隨時走入任何一間教室聽課。然而,VIP學生證推出不久,三個持有該證的“VIP學生”就先後由於不遵守課堂紀律,被外籍教師請出教室。冒著得罪校方的危險而趕走VIP學生,加拿大籍教師布萊恩説:“這些VIP孩子真令我失望!”
據了解,調皮學生被請出外教課堂並非偶然現象,記者走訪了上海幾家較為著名的培訓機構,發現類似這樣的“蠟燭小孩”的確存在於各培訓學校中,而且不在少數。
面對如此難應付的“蠟燭一族”,失望的外教很迷惑,為何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反而事與願違,縱容了他們的惰性;被“解放”的孩子也很迷惑,不需要考試的課應該怎麼上;而部分家長卻很失望,認為“快樂學習”沒有“顯性指標”來體現,自己的投資沒能“物有所值”。
對此,培訓機構感到無奈:“看來,我們推崇的‘快樂學習’不適合這些‘蠟燭孩子’!”
事件跟蹤
■ 調皮學生被請出教室
被請出教室的三名學生都是12歲,與中心簽定了為期一年的培訓合同。合同規定,這些學生在中心的培訓將以“等級口語”為基礎,但同時也可以自由選修中心的其他課程,令外教氣憤的是,學員們非但不珍惜學習機會,反而擾亂了普通學生的課堂紀律。
第一位被請出教室的是一位女學生。當3個小時的課已經上了2個小時的時候,該生才大模大樣地走進教室。另兩位學生的表現更讓布萊恩生氣。對於老師佈置的FREETALK(自由談話)練習,他們在課堂上大聲用中文交談,回答老師的提問也完全用中文。布萊恩試圖用自己所知道的簡單中文和他們對話,沒想到,兩個學生立即改用上海話,讓布萊恩無法聽懂他們的對話,並以此為樂。
對於將VIP學生請出教室一事,布萊恩並不認為偶然,在他看來,有些孩子根本不能適應建立在自覺基礎上的培訓方式,“也許我們也應該有考試,應該讓他們的父母看到他們的不良成績。”布萊恩無奈地説。
記者調查
■ 孩子:不會上不考試的課
為了求證一些孩子究竟是不是不考試就不會上課,記者走訪了上海幾家較為著名的培訓機構。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記者以實錄的形式,記錄孩子在培訓班中的種種表現。
鏡頭一
時間:8月14日早上9點
地點:徐家匯某英語培訓學校教室裏
外教老師正在上課。“Jack,Jenny,Sici,一起把今天教的單詞填在拼版上。”教室裏老師正帶著多數學生圍成一圈拼版組詞,同學也叫了他們好幾次,但三個小傢伙就是裝沒聽見,頭碰在一起,Jack正手腳並用在給兩個女生講鬼故事。
在連續叫了幾遍後,三個孩子終於不情不願地來到拼版前,可他們的故事卻沒有結束。突然,兩個女生發出一聲尖叫,打斷了正在帶領孩子玩拼版遊戲的老師。整整一堂課,三個小孩既沒有聽老師講的內容,也不參加遊戲和活動。
鏡頭二
時間:8月15日晚8點
地點:某大學英語學院教室
托尼正在書包裏翻來翻去找他的家庭作業,外教老師臉帶微笑,還叫他不要急,慢慢找。找了半天,別的同學露出了不耐煩的神色。托尼終於用英語向老師承認自己沒做家庭作業。外籍教師沒有生氣,只叫他上講臺唱了一首英文歌曲作為“懲罰”。
唱完歌回到座位的托尼並不老實,動動這個,摸摸那個。當老師提問他一個英國著名歷史人物時,他的回答居然反問老師是不是怪獸,全班哄堂大笑。他另一次引起全班注意是和同桌爭一把剪紙的剪刀而把同桌的文具盒掀到地上,發出的響聲打斷了老師的講話。
“蠟燭小囡”怎麼教?
幾年前,一句“啞巴英語”觸動了千萬名家長的神經,希望把孩子從應試教育裏“拯救”出來的家長們,不惜支付一兩千元的高額學費,把孩子送到外籍教師的課堂上,希望他們扎紮實實地練一把口語。然而,沒有了考試和分數做指揮棒的孩子,在松了綁後似乎反而不會學習了。把胡鬧當創意、把搗亂當有趣,不少外籍教師反映,“沒有考試,沒有分數,上海的孩子就不好好學。”
外教布萊恩説,來中國以前,他曾聽説中國有一句話叫“學海無涯苦做舟”,當時十分不理解。他認為學習應該是自願的,怎麼會非要吃苦才行?現在在上海教了半年書後,布萊恩深深感到這句話所蘊涵的深意。現在他認為,這些孩子也許只有在壓力和催促下才能學到東西。
現在,布萊恩又學到一句上海俚語叫“不點不亮的蠟燭”,他説他遇到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蠟燭小孩”。但他還是希望,這些小蠟燭能自個兒亮起來,用滾燙的火去點他們決不是他來中國任教的本意。
培訓機構“快樂學習”觸礁
目前滬上的部分培訓機構沿用了國外的教學方法,倡導在一種“快樂遊戲”的氛圍中,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口語訓練。據了解,“快樂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隨意提問和插話,與老師和學生充分交流;沒有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但一些倡導“快樂學習”的培訓機構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卻撓頭地表示,許多孩子甚至是父母都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
某著名兒童英語培訓機構,按照全球分校的統一佈置模式,在教室周圍採用軟包、在四週放上積木等玩具,在圖書室放上可上網電腦。但老師發現,許多孩子將這裡與遊戲室等同起來,來到教室並不學習,而是玩起積木,或到電腦上網。
某培訓機構的外教蘇珊現在正忙著為孩子佈置作業以及設置考試。她説,本來口語訓練不需要佈置作業和考試,但她發現只有在看到回家作業和測驗分數這樣的“顯性指標”,學生家長們才會感到他們的教育投資價有所值。她還意外地發現,有了作業和考試後,她的學生聽課時認真多了。顯然,這樣的學習是不愉快的,但蘇珊對此也感到無奈。
專家説法:功利思想導致矛盾
上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盧家楣教授認為,孩子不適應寬鬆教學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的結果,而家長的心態也是如此,並且他們在讀書上希望見分數、看成績的功利思想可能更明顯。
這種功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産生了潛意識,中國孩子仿佛認為花了時間學到東西卻不多。這種應試教育下的功利學習觀,使他們對寬鬆的教育産生不滿情緒。
盧家楣同時認為,孩子在課堂上的種種調皮搗蛋的行為,某種程度上是中外教學管理方式中差異的外現。長期以來,我們的孩子接受的是專制型、嚴格約束的管教模式,從這樣的束縛中一下子來到沒有約束的自由課堂上,很自然就感到不適應。
盧家楣認為,這樣的狀況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的孩子和外國的教師都需要互相適應。培訓學校作為一個暫時的學習地,哪怕實行寬鬆的學習方式,也必須在把“規矩”説明白。萬事有了規矩,再建立起自由、寬鬆的課堂氛圍,就比較容易了。
|
|
責編:曲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