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應對“看病貴” 百姓求醫如何自我“減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7日 07:10 來源:

  工人日報消息:在醫療衞生改革中,百姓最關心的是如何解決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常聽人抱怨,現在看病實在太貴,真是看不起病、也吃不起藥。其實,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講,看病時“策略”不夠,也容易加大看病成本。因此,要想達到既能看好病又能節省錢的目的,不妨改變一下就醫時的心態,變被動消費為主動消費,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醫院、醫生、藥品。

  大病大治,小病小瞧

  有這麼一些人,身體一有點毛病就立即往大醫院跑,而且,每去必找專家、主任問診,醫生不給做B超、CT之類的檢查,就覺得醫生缺乏同情心,不給開進口藥,便覺得是小瞧了自己。

  一般心理認為到大醫院看病“保險”,其實“大病大治,小病小瞧”才是最“精明”的看病模式。醫療機構分成三級,級別越高,費用也高,同樣的檢查治療項目,級別高的醫院收費都有一定幅度的上調,高低之差最多可達40%。

  從醫療機構的職能劃分上,大醫院科研攻關能力強,主要實力在攻克疑難雜症上。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在二級醫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可以解決,所以患者據病情的大小選擇醫院,不必凡病都去擠大醫院,這樣省時又省錢。

  初診最好挂普通號

  時下各大醫院看病點醫生、挂專家號十分流行,但專家門診掛號費從幾元到數十元不等,遠遠高出普通門診,且一些專家號還不是每天都有,如果常見病也挂專家號,無疑是一種浪費。

  挂專家號一般復診時可挂,有疑難病時可挂,初診時最好不要挂。因為初診時無論專家還是一般醫生,都要根據病情先讓病人做相應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檢查,然後才能診斷。普通門診掛號費1元起,而大醫院的專家號從8.5元(主任醫師)、到上百元的特診不等,顯然初診時挂個普通號的投入産出比要划算得多。

  病歷切莫常換

  不少人看病不喜歡帶病歷,每次都是圖省事花幾角錢再買上一本病歷看病,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因為好的醫生可以從以往的檢查資料中迅速發現診斷疾病的線索,初步判定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愈後,如果沒有這些資料,患者又説不出個所以然,許多本可以免去的檢查就要從頭開始,而重新開化驗單排查疾病,既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更不利於醫生對疾病的連續觀察與分析。

  所以,帶齊在其他醫院看病時的病歷和所有檢查單,可以減少很多重復檢查,既省錢又節約時間。

  不迷信“高檔”檢查

  有些病人就診時往往對憑聽診器、心電圖、B超等簡單的醫療檢查做出的結論持懷疑態度,甚至主動要求CT、核磁共振等高檔的醫療檢查,似乎這樣才能查得徹底、全面、放心,多花了好多冤枉錢。

  實際上醫生在問診過程中,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病而異,才做出是否需要各類檢查的判斷。而且,衞生部門對各家醫院的檢查陽性率,即檢查中發現問題的佔所有檢查數的比率,都有嚴格的控制,這是主管部門掌控醫院醫療質量的手段之一,也反映出醫院的診療水平,因此,大部分醫生在開出檢查單前必然會考慮必要性的。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儀器設備不僅有其嚴格的適應症,而且越是精密的,對人體的損傷可能越大。例如同樣照射一次,CT的射線量就是X光透視的幾十倍。

  多與醫生交流個人情況

  看病要想省錢,應和醫生多交流。

  首先要向醫生如實的反映自己的病情,避免誇大其辭,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次,假如你經濟條件並不十分寬裕,不能支付太多的醫療開支,你不妨直接把這些想法告訴醫生。這樣醫生就可以從專業的角度為你計劃,讓你在最合理的價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療。患者不但可以在醫院取藥,還可以憑處方到藥店裏照方拿藥,選擇最低廉的價格。否則,如果病人不能把自己的情況説清楚,那麼醫生只能從疾病的角度考慮,甚至從習慣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會考慮到醫療費用的多少和能否報銷的問題,自然會對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對於經常有病的職工應儘量在固定的幾個醫生那裏看病,熟悉的醫生對你的病情較為了解,病歷記錄也較完整,醫患感情融洽,便於比較病情變化並及時做出相應處理,同時也容易發現一些潛在病。熟悉的醫生還有一個好處,一般不會亂檢查亂開藥,無形之中節省了費用。

  別把貴藥當好藥

  “吃藥最好吃貴藥”,這是人們在看病時的另一種普遍心理。

  但是,專家告訴我們,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藥物有很多種,貴藥並不等於好藥,很多價格便宜的藥療效也非常好。

  藥理學家對“好藥”的定義是:一必須療效確切;二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小;三相對價格低廉且便於使用。由此可見,人們在選擇藥物時,決不能把新藥、價高作為“好藥”的衡量標準。

  醫院裏治同一病的藥常有數十種,分為兩類,一類是進入國家基礎藥物目錄的常用、首選藥,大都療效確實、安全、價格偏低;還有一類是新特藥,適用於基礎藥物不能控制的病情或不適用的患者,價格往往偏高。

  適用的藥未必是貴藥,用基礎藥物不靈時,再換新特藥,這樣不僅經濟,而且可減少濫用藥造成的耐藥性。對慢性病患者而言,如果能夠按時服藥,控制病情,藥費支出便不再增多。如果是長期固定的用藥,可視保質期一次多買些,向藥店討一些折扣。

  專家提醒,用藥的基本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夠肌肉注射的,不要靜脈注射”。一些患者不論病情如何,進醫院就要求挂吊瓶,認為如果口服藥能解決病情,還用上你醫院來。對此專家認為,現在普遍存在的“吊瓶現象”,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口服藥是最符合生理,也是最自然的治療手段,因而就是最好的。而且治療過程既省時間又省錢。

  做完手術回家康復

  患者在急診科等待住院卻沒床位,而在醫院治療的病人已基本痊癒卻不願意出院,這種“裏面出不去,外面進不來”的現象在大醫院普遍存在。如果病人都“積壓”在大醫院,未必都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何況大醫院人多病情複雜,導致交叉感染的機會更多一些,反而增添了危險性,還有就是大醫院的收費可能會高一些。

  其實,手術質量的高低不在於醫院不同,而是取決於手術者。尤其是大手術,最好找相應的專家。在手術方案確定後,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專科醫生的手術往往比眼花年邁的老專家做的更漂亮。

  因為住院手術的費用較高,尤其大醫院的費用比住小醫院要高的多。因此,一旦術後危險期已度過或拆了線,就沒有必要住到痊癒,有條件的可先回家修養。這樣可以節省大約1/4的費用,而且術後的療養在家庭環境中更有利於康復。記者姬薇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