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09:30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2月6日電 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説,中美兩國之間的議會交往密集,成為兩國關係中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觀。如何增進美國議員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規避國會在對華關係中的“負面”作用,是中國對美外交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章説,2006年的中美高層互訪是以兩國的議會交往拉開序幕的。新年伊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盛華仁即應邀赴夏威夷,與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史蒂文斯舉行了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議院交流機制主席會晤。
隨後,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的邀請,由共和黨議員馬克?柯克和民主黨議員裏克?拉森率領的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代表團從1月9日開始對華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問。同期,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民主黨首席委員博克斯、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主席穆考斯基也正分別率代表團訪問了中國。
文章説,中美兩國議會之間的頻繁互動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首先是由美國國會在美國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國會在美國外交中扮演的角色日漸主動和積極。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國會的外交權力出現了復興,越來越多的國會議員涉足外交事務,對總統的外交決策權形成制肘之勢。有學者指出,“國會對美國外交捲入之深、影響之大,是其他國家的立法機構望塵莫及的”。
文章指出,在美國對華政策方面,美國國會向來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建交之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由於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美國國會對兩國關係起到的負面作用較大。從《與台灣關係法》到《加強台灣安全法案》、從《考克斯報告》的出臺到圍繞對華最惠國待遇的激烈較量、從邀請李登輝訪美到支持台灣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後面都離不開美國國會的操縱。一些美國國會議員還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並在人權、“法輪功”、西藏等內政問題上對中國妄加干涉和批評,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美關係的順利發展。
文章強調,近年來,美國國會更多地參與到對華政策制定過程中,而且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如何增進美國議員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規避國會在對華關係中的“負面”作用,是中國對美外交面臨的重要課題。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