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美文化資源與地位差距的思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2日 08: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消息: 人們常常問:為什麼美國這樣一個只有200年曆史的文化資源小國,卻能在文化生産和傳播上有那麼大的能量和影響,成為一個文化輸出大國,而我們這個有著5000年以上歷史、曾經引領過先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今天卻難以佔據應有的地位?

  開放心態造就豐富的文化資源

  任何文化都有其歷史積累和現實活力這兩個方面,都不是封閉、一成不變的。要使歷史的積累發揮現實文化資源的作用,即成為文化生産的生産資料,一般來説需要兩個條件:

  第一,所謂文化資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以開放的心態去開發和吸收。在文化這個問題上,借鑒就是無償的借用;誰的借鑒能力強誰就會佔有更多的文化資源。比如美國本身的文化資源的確有限,但它不僅把整個從古希臘開始的歐洲文明作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積極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文化的養分。迪斯尼公司就曾以花木蘭的題材做了一部動畫片,贏得了鉅額的全球票房。反之在“文革”期間,由於拒絕和排斥幾乎所有的古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八億人民八年看了八個樣板戲”,也使我們的文化資源極度匱乏,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這個慘痛的教訓一定不要忘記。

  第二,文化資源的作用,與我們現實的文化創新能力成正比。因為文化生産與工業製造的情況不同,文化生産所依賴的資源可以反復使用,並不是用一點就少一點;同時,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一樣,都是相對特定的利用技術而存在的。就像離開了冶煉技術礦石就不存在一樣,任何文化遺産或資源並不能天然地成為産品或商品,只有經過一定形式的再創造,才能成為具有豐厚知識産權的文化産品。作為內容的文化拒絕模倣和複製,卻歡迎進行再創造和創新。比如日本的動畫片《天鵝湖》不是對柴科夫斯基同名芭蕾舞劇原作的簡單模倣,而是為了便於兒童理解進行的改編,裏面的角色都變成了動物的形象。

  文物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靠直接出賣文物來發展文化産業顯然不可持續。但在我們豐厚的文化積累之上,進行再創造就具有無限的空間和潛力。中國在這個方面具有産業發展的優勢。當然這種資源只能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利用;且無論什麼時候,人的創造性才是第一位的。可惜的是,目前我們還缺少鼓勵這種再創造的機制和所需要的創新人才。著眼于未來,我們需要未雨綢繆。

  文化與市場的結合是發展的關鍵

  現代社會的發展顯示出一種市場經濟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趨勢,學者們用“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來概括這種變化。對於文化走向市場和文化的商業化,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有一些人持否定或悲觀的看法,不無一定道理。但他們沒有看到,市場經濟能夠為文化的發展提供怎樣的新條件、新機遇。

  誠然,現代化初期的社會生産有許多“野蠻”的特徵,而在它的晚期或後期形勢卻有所變化。文化之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商業化,是由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豐裕社會的到來,文化成了公眾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費方向,並因而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反過來,以複製技術和商業傳播為基本內涵的文化産業,不僅為了自身的牟利動機而滲透文化原創環節,推動文化發展,也成了普遍落實公民文化權益的現實手段。馬克思當年講過,大工業把教育的因素帶給無産階級,看來這樣的趨勢不僅沒有停止,而且還有增強、擴大之勢。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經濟與文化互動的歷史趨勢。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之所以能夠從一個文化資源小國變成文化輸出大國,就在於它順應了這個歷史潮流。由於市場化運作、商業機制介入、營銷比較對路,它的文化藝術傳播、推廣、再創造變得很及時;反過來,有關商業組織也獲得巨大回報,於是美國的文化産業獲得長足的發展。這一切都表明,將市場作為發展文化的手段,不僅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而且可以使它成為一種有效的、先進的、強大的手段。

  其實遠在兩千年前的漢代,我們的絲綢之路也創造出過以商業帶動文化發展的輝煌業績,負載在各種織物上的花紋、圖案已經把中華文明的信息傳播到了西亞與歐洲大陸;直至今天,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也與之有關。這樣的商路及文化傳播途徑還不止絲綢之路一條。

  如今中國社會經過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高速增長,恩格爾系數迅速降低,公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正迅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有效拉動內需的重要因素。我們更有條件充分順應這個歷史的潮流,佔據歷史發展的先機。只要我們銳意改革,按科學規律、經濟規律和文化規律辦事,有序推進市場取向的文化體制改革,我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就一定會大大提高。(章建剛)

責編:劉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