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6:45 來源:
中國經濟網消息:近日,海關總署發佈了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情況。海關統計顯示,中國對外貿易繼2004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後,2005年更是達到了14221.2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3.2%,相當於“十五”時期初2001年的2.8倍。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進口6601.2億美元。
當然,這只是中國人眼中的外貿全景畫,如果從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出發,那麼一幅新的畫面將會出現:2005年中國順差總值為1018.8億美元,而中美貿易順差卻為1147億美元,比2004年的800億美元又增長了43%,而2001年這一數字不過280億美元。
從美國人的視角看中國貿易,不難發現中國順差更像是針對美國的,實際上中美貿易順差的數額比中國順差總量還要大,這意味著如果將美國劃去,中國對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進口要大於出口。這幅圖又怎會讓一向自信的美國人感到愉快呢?
可是,讓美國人對中國順差著實不滿的還不僅是這幾個表面的數字,還有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在美國人看來,中國某種程度上沒有“誠實、全面”地反映中國順差的現實狀況。中國海關公佈的2005中美貿易順差為1147億美元,而根據美國政府的官方統計數字,在2005年的前十個月裏,中美順差就達到了1660億美元,全年數字預計將突破2000億美元。追溯到2004年,中國統計的中美順差為800億美元,而美國的統計數字卻為1620億美元。造成中美官方數據巨大差異的直接原因是技術上的,畢竟中美統計口徑不一、統計方法也不同。但在美國人看來,技術因素的背後是心理因素,中國採用“低估”順差的技術方法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將問題淡化的目的,畢竟順差帶給中國更多的是利益,美國人認為中國“低報”順差數字本質上是想維持這種利益的長期獲得。
其次,在美國人看來,中國貿易的飛速發展映射了中國力量的迅速崛起,給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帶來了些許威脅。正如《紐約時報》的文章所言:“貿易數字的變化暗示著世界經濟中中國角色的潛在轉變,這條東方巨龍不僅對美國經濟産生了深遠影響,還對華爾街金融價格、國際利率走勢具有一定的間接控制力”。實際上,貿易順差對貿易依存度較大的中國經濟而言至關重要,國外需求的與日俱增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中國經濟增長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美國人認為,在全部經濟數據放出之後,中國2005年將超越法國、意大利,甚至英國,成為世界第四或第五大經濟體。中國前些日子的GDP數據調整已經讓美國人懷疑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了10%,而中國順差的擴大更是增加了美國人對中國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的擔憂。
再次,在美國人看來,中國順差的擴大對美國經濟復蘇來説構成了潛在危險。中美貿易順差對美國經濟而言影響較為深遠。從直接影響看,順差給美國國內相關行業的生産帶來了擠壓作用,並使得出口的增長拉動效應無從彰顯,在美國經濟復蘇剛剛起步,能源衝擊、恐怖主義、通貨膨脹等不確定因素忽隱忽現的環境下,內需外流、經濟增長動力缺乏將給美國回歸“新經濟”時代的繁榮帶來較大風險。從間接影響看,中國順差對美國而言增加了貿易赤字的絕對數量,2004年美國貿易赤字為6170億美元,在2005中國順差擴大的條件下,這一數字註定將繼續增長,而美國貿易赤字與財政赤字並存的“雙赤字”結構是美國經濟最大的潛在詬病,解決這一積重難返的難題需要美國甘心付出不容小視的“經濟犧牲率”,並忍受代表美國形象的“強勢美元”的光環退去,這些顯然都不是美國人樂意看到的。這就難怪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大呼:我們的奶酪被中國偷走了!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