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軍事頻道 > 滾動新聞

戰爭啟示錄(五)思想戰的歷史記憶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11日 2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掃一掃,立即關注!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微博

原標題:

 

  艾倫·杜勒斯與冷戰教父喬治·凱南

  1945年,二戰剛結束,美蘇的對峙開始,這個時候摩根索的理論已經滲透到美國的方方面面,當時負責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艾倫.杜勒斯,在美國總統杜魯門參加的一個國際關係委員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説,這篇演説非常著名。他説,戰爭將要結束,一切都會有辦法弄妥,都會安排好。我們將傾其所有的黃金,全部物質力量,把人民塑造成我們需要的樣子,讓他們聽我們的。他指的人民是蘇聯人民。他説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改變的。只要把腦子弄亂,我們就不知不覺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念,並迫使他們相信一種偷換的價值概念。用什麼辦法來做呢?我們一定要在俄羅斯內部找到同意我們思想意識的人,找到我們的同盟軍。

  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就想到尉繚子建議秦始皇用黃金購買六國大臣的情景。

  1947年,美國冷戰教父喬治·凱南的一篇著名的八千字長電報叫《蘇聯行為探源》,一般被稱為是冷戰開期的一篇宣言。他説,蘇聯政體最大的問題,該是領導層移交的時候會出現問題。此後蘇聯局勢的演變完全印證了凱南的這個推斷。先是斯大林之後,出現了赫魯曉夫,徹底否定了斯大林。然後又出現了徹底否定共産主義的戈爾巴喬夫。美國趁機利用這些人大作文章,最終將蘇聯徹底肢解。

  其次,凱南還非常注重蘇聯民眾之間的縫隙。凱南明確建議,美國不應坐以待變,而要主動地影響蘇聯國內的發展,美國必須給全世界的民眾造成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美國的體制是成功的、有活力的,借此來打擊共産主義支持者的熱情和希望。

  (4)美國政府完全採納了凱南和杜勒斯的主張,冷戰開始,對蘇聯的思想戰全面展開。美國和整個西方,針對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思想戰,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以文化戰略為主,經濟戰略和軍事戰略為輔;二是在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內部組建"第五縱隊",培養美國的代理人。

  隱形的"第五縱隊"

  "第五縱隊"這個詞來自於西班牙內戰時期,以後這個詞又被德國用於在對其他國家的進攻。每一次進攻德國都會在他的對手內部找到支持德國的力量,這也就是德國為什麼非常重視宣傳的原因。戈培爾就非常重視宣傳,他有過很多名言,如"謊言重復一千遍就變成了真理",即使對手內部沒有"第五縱隊"我們也要宣傳,也要説有這個"第五縱隊",讓對方自亂陣腳,要造成這樣一種假象讓對方內亂。

  英國更是使用第五縱隊的高手。有一部電影叫《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電影幾乎就是如何組建和使用第五縱隊的一個教學片。劇情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的盟友土耳其趁機侵入了阿拉伯半島,而當時該地區的各個部族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沒有辦法抵抗土耳其的侵略。英國這時候就派了一個有"阿拉伯通"之稱的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那裏。

  勞倫斯利用他們各個部落的號召能力,對這些部族做工作。最後讓這些部族首領一個個都團結在勞倫斯的周圍,為英國的戰略服務,最後勞倫斯成功地把四分五裂的阿拉伯的各個部族凝聚團結成一支為英國戰略意圖服務的一支盟軍,擋住了土耳其的入侵。這個就非常類似于前邊我們説的第五縱隊,它就是這樣一種基本形態。

  作為英國傳人的美國,以後本能地繼承了這一傳統戰略思維,在冷戰至今的思想戰中,或者派出自己戰略智庫的高級人員,和對方國家的高級官員或者高級智囊人員建立密切的聯絡,或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對方的國家政策,還有就是從加入美國的外籍人員當中,經過長期的培養,把他們再派到他們的出生地,利用他們的皮膚、語言的天然偽裝,發展和組織"第五縱隊",從思想方面配合美國的全球大戰略,成為美國的勞倫斯。當年美國對蘇聯是如此,今天美國對中東乃至對中國都是一樣。派出這樣一些"陰陽人",有的既是美國籍,但又不是出生在美國,這些人除了皮膚和語言以外整個腦子裏的東西全是美國的,我將它稱之為"陰陽人",也可以把它稱之為文化怪胎。恰恰是這些人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因為他不是真正的美國人,所以這些人往往具有以傷害本民族,向美國表明自己功勳的這樣一種心態。他們做起壞事來比純正的美國人下手要狠的多,基本上沒有底線。

  (5)在互聯網時代,那些傷害本民族的人,不直接使用武器和炸藥,但在網絡輿論戰線,使用的是另一種武器和炸藥,有的是去做人家高層政府的工作,有的是進入到對方的經濟智囊,去誤導他們國家發展的經濟政策,有的去掌控或者去做別國的青年工作、做別國的民眾工作,讓他們都服從於美國的全球戰略,有的是傳播宗教、利用宗教,把對方的民眾吸收到西方的思想體系中去。

  互聯網上的"公知"

  在這個地方我想多説幾句第五縱隊這個話題,這個歷史名詞演變到今天,在世界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通用的説法。包括阿拉伯世界、包括俄羅斯等等,把"第五縱隊",特別像杜勒斯説的那些藝術家、知識分子、作家,還有某些披著經濟學者和法律學者外衣的知識分子被稱為"公知"。這個詞顧名思義叫"公共知識分子",這個詞當前是一種互聯網語言,實際上它的本意並不是一個新東西,早在希臘時代事實上這類人就已經很著名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不這麼叫,叫什麼呢?叫詭辯家和煽動家。自從互聯網進入微博、臉譜等等為代表的社交互聯網和自媒體時代,傳統上臭名昭著的詭辯家和煽動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包裝下,一舉成為了我們剛才説的所謂的"公知",他們以互聯網為活動場所,以西方國家背後的各種基金為資金支持,以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首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在全球範圍內煽風點火興風作浪到處製造著"春天""顏色",各種各樣的革命。一時間,一些傳統的國家政權防不勝防,呈現出網絡的虛擬空間倒逼現實的政治體制,成為西方國家推行西方的民主,改造不聽話國家的一個廉價遊戲。法國情報研究中心曾經對所謂的中東革命,叫"阿拉伯之春"進行了研究,他認為革命的背後有一隻幕後的推手,就是美國。美國通過一些專門"輸出民主"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和基金會,深深介入了這場撼動阿拉伯國家的街頭"革命",美國突出的相關機構有: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全國民主基金會(NED)、國際共和學院(IRI)、全國國際事務民主研究會(NDI)、自由之家(FH)、開放社會學院(OSI)等。事前根據所謂的西方民主理念培養民主精英,然後在網絡上通過大批水軍來擴大這批民主精英的影響。進而通過一些偶發的事件,以網絡精英為輿論領袖,在網絡空間鼓動大眾與政府對立。接下來,在美國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網絡將網民組織到街頭開始街頭對抗。法國這個情報研究中心説,在這一階段,西方主流媒體直接介入,進行片面報道,進一步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參與對抗政府的行動。再往下,美國等西方領導人公開站出來支持街頭抗議,並且對有關國家進行直接的軍事威脅,導致這些國家不敢使用武力來平息街頭抗議。最終街頭運動形成聲浪,並且實質性影響到當事國人民的生活和生産秩序,逼迫當事國不同政治力量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所謂民意面前選擇屈服,要麼改組政府,要麼領導人下臺,最後達到改變這個國家政權的目的。

  (6)蘇聯是具有尚武傳統的國家,打贏了歐洲的兩大梟雄,拿破侖和希特勒。還擁有了核武器,擁有了東歐的一些盟國,可以説,二戰後的蘇聯,躊躇滿志,想與西方陣營一決雌雄。但是它沒有意識到,這時美國對它已經採取的一種全新的決戰方式,蘇聯看不見,也完全沒有意識到。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