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動蕩分化 破浪前行——世界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新華社記者歐陽為 于榮 閆潔
2024年,世界經濟在緩慢復蘇中呈現動能不足、增長失衡、碎片化加劇的特徵。地緣衝突升級、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蔓延等風險挑戰,給全球增長前景蒙上陰影。與此同時,變革與機遇令人矚目:全球科技創新方興未艾,催生更多新經濟形態;綠色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有望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全球南方”佔世界經濟比重提升,深刻改寫世界經濟版圖……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頂風破浪,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創造更多機遇。
復蘇放緩 增長失衡
“弱而不均”是2024年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徵。整體而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明顯快於發達經濟體,地區、國別之間增長分化明顯。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低於2023年的3.3%,也低於新冠疫情暴發前多年平均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經濟預計增長1.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4.2%。
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增速相對較快,但其結構性頑疾未除,仍面臨勞動力短缺、通脹回升、債務問題惡化等風險。IMF預計,美國經濟2024年增長2.8%。歐洲經濟在經歷長時間停滯之後有所復蘇,但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摩擦等給增長前景帶來下行壓力。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24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僅增長0.9%和0.8%。
從地區來看,亞太地區經濟展現巨大活力,成為引領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IMF近日發佈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4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長4.6%,高於此前預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左右。
同時,非洲經濟保持穩健增長。非洲開發銀行預測,2024年非洲經濟增速為3.7%。拉美地區經濟展現一定韌性,但高通脹、自然災害等仍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地區主要經濟體增速分化明顯。世界銀行預計,202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增長1.9%。
受巴以衝突延宕外溢影響,中東多國經濟受到嚴重衝擊。2024年第二、三季度,土耳其經濟分別同比萎縮2.4%、2.1%,為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以色列中央銀行預測,2024年該國GDP增長0.5%,顯著低於先前預測的3%。
展望2025年,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警告,儘管全球通脹正在緩解,世界經濟並未進入衰退,但下行風險顯著增加,未來可能陷入低增長、高債務的困境。
逆風加劇 變中尋機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保護主義進一步上升、全球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當前,世界經濟面臨更多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因素。
過去一年,地緣衝突不斷升級,地緣競爭愈加激烈,加劇全球經濟碎片化。一些國家將商品、投資、科技、金融等武器化,令制裁與反制裁擾動全球貿易;一些國家通過降低對國際市場依賴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導致貿易全球化遭遇逆流。
美西方不斷升級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舉措,築起“小院高墻”,推動所謂“脫鉤斷鏈”“去風險”,導致全球生産和消費成本抬高、國際貿易受阻,對世界經濟復蘇造成巨大衝擊。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此前提出,上任後將對多國商品加徵進口關稅。野村日本首席經濟學家森田京平認為,這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分裂、國際貿易下滑和世界經濟放緩。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援引IMF的預測報道,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關稅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將使2025年全球經濟産出減少0.8%,2026年減少1.3%。
風險還來自不斷膨脹的全球債務。一些國家採取大幅財政擴張措施製造“繁榮表象”,加劇主權債務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其中,美國國債規模2024年11月已突破36萬億美元。IMF預計,2024年年底,全球公共債務達到1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的93%。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100%。
此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帶來巨大外溢效應。2024年9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大幅降息50個基點,隨後又降息兩次。由於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寬鬆週期致使全球利率環境改變,影響資産估值和風險偏好,重塑國際資本流動格局,給各國經濟帶來不同程度影響。
風險與危機也帶來變革、催生機遇。在全球經濟動蕩變革中,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在孕育,新亮點、新格局初現端倪。
一方面,科技創新正深刻改變經濟形態,尤其是各國在人工智慧、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應用,有望推動産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生産效率,加快全球綠色轉型步伐,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國家經濟規模卓然壯大、經濟治理理念在世界上越來越受到廣泛認同,對推動世界經濟平衡、包容、可持續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銀行預計,2024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世界經濟提供超過一半的動力。
頂風破浪 承載期待
2024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緊張、外部需求收縮等風險挑戰,中國經濟頂風破浪,穩中有進,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動力和確定性。在眾多國際機構和專家學者看來,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前三季度增長4.8%,同主要經濟體相比增速位居前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特別是過去幾個月採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顯效,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世界銀行日前發佈最新報告,上調2024年和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認為中國經濟正維持強勁增長勢頭,而宏觀政策發力將進一步提振經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政策研究室主任瑪吉特·莫爾納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快於經合組織經濟體和二十國集團平均水平。從中期來看,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新質生産力穩步發展,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産業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連續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較2023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在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看來,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持續投入,超過許多國家。隨著越來越多中國科技企業嶄露頭角,中國未來將在人工智慧、高科技、數字化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過去一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紮實推進,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成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一項項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中,中國始終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更加堅定,“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趨勢更加清晰。
法國巴黎法中友好協會副主席利亞齊德·本哈米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背景下,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系列舉措使跨國企業得以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這些舉措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高質量發展,其外溢效應更將帶動中國的經濟夥伴實現增長。
“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闡述得愈加明晰。多家外資機構近期發佈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整體對中國市場積極樂觀,不少外資機構認為,中國經濟正走上健康且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展望未來,中國將持續以自身發展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力量,以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全球分享更多中國機遇,不斷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和可持續增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