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研討會在京舉辦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2月04日 16:56
央視網 | 2024年12月04日 16:5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為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貫徹落實《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總體部署,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智慧校園建設,提升教育教學創新和校園治理水平,促進智慧教育領域經驗總結和互學互鑒,加強優秀案例分享與傳播,輻射和傳播北京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經驗,提升基礎教育數字化融合創新發展水平,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主辦了"智慧校園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研討活動,"以數賦智 融合創新"為活動主題,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數字教育研究推廣部主任季茂生,以及首師大育新教育集團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舊宮實驗小學、北京市昌平區城南中心小學、北京亦莊實驗小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清華附中奧森校區、將臺校區、北京市密雲區第二中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北京市懷柔區第三小學等單位領導及教師參會並進行了智慧校園方面的分享、交流、互動。

  智慧校園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上)

  智慧校園作為教育創新發展系統性變革的實踐對象,其發展不再局限于技術賦能,更是教育與技術雙向奔赴的創新進程,是涉及學校辦學實踐中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治理能力的全面變革。
  首師大育新教育集團總校長陳國榮在發言中強調了智慧校園的重要性和特點,以及它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智慧校園被描述為一種新型校園樣態,具有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和彈性的特點,是教育"三個面向"的體現和載體,也是教育數字化的高級形態。面對新技術應用的挑戰,學校採用民主集中制和樹立典型的方式來鼓勵教師勇於嘗試,未來,如何在尊重技術的工具屬性的同時,弘揚教育的人文屬性和價值屬性,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鄧翼濤在發言中概括了中關村一小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實踐和未來規劃,分享介紹了本校跟半導體所合作的"AI觀鳥"項目,讓孩子們無需外出的情況也能體驗自然;"AI心理夥伴項目",利用大數據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提供個別指導;新技術的推廣是分學科、分年齡段逐步進行,先在教師中進行體驗,以應用為核心,解決實際問題,鄧校長提出,教育技術應賦能學校管理和治理,構建個性化和共性融合的教育新生態。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舊宮實驗小學校長王學武在發言中強調了"開啟智慧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學校教育理念,以"精準"為關鍵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校的"5G+AI"課堂行為分析系統,實現課堂行為的實時數據採集與分析。以技術賦能教育助力學生更好發展,技術應合理定位與理性應用,教育的核心是人與人的交流,重視師生、生生的互動,立德樹人永遠是第一位。
  北京市昌平區城南中心小學執行校長王建陽提出新技術應用要基於實際調研,量力而行,集中優質資源解決重點問題。"智慧"應建立在為學生提供精準化和個性化學習服務的基礎上。 智慧校園示範校應不斷探索,真正地、全心全意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終身發展。
  北京亦莊實驗小學信息中心主任張媛靜介紹了學校傳承北京十一學校課改的基因,圍繞
  學生成長、教師發展以及學校治理打造三大平臺。創立了課程資源池共建項目,累計了1000多個資源包;成立了108個各類校級社團,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隨著AIGC時代的到來,未來校園將通過學習資源的無限擴充實現個性化學習,併為學生打造成長體驗空間。教育者需要為未來而學、為未來而教,任重道遠。

  智慧校園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下)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校長于瑞利分享了學校在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的成果與計劃。"二外附中實施了'1530計劃',也就是1個目標,將二外附中建設成為數智教育生態學校,5大領域,即課程、課堂、評價、師訓、管理,30個人工智慧應用的場景。"于瑞利表示,目前二外附中已落地了包括學業評價、AI英文作文批改、AI中文作文批改、AI課堂行為分析、AI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內的15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也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希望未來能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助推下,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學習、實現因材施教理想。理想中的智慧校園應該是一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提供一種泛在環境的學習條件;現實中的智慧校園項目,希望形成聯手共建、共享資源平臺,借助智慧校園先進技術突破學習空間與時間的屏障。
  清華附中奧森校區、將臺校區執行校長朱建宏校長強調了技術進步對提高教學效率和精準化的重要性,並提到清華附中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技術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合理理性使用AI。他指出,課堂教學如同信息化應用的最後、最難的那一公里,凡事都需要從實際出發,教無定法,技術應替代重復性工作,釋放教師時間以進行研究和學生溝通。智慧校園建設需考慮多樣性和複雜性,未來的工作重點包括推進教育公平、嘗試更高水平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並關注學生需求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北京市密雲區第二中學校長蘭春艷強調智慧校園應全面覆蓋設備環境、數據終端和大數據支撐,以精準化管理和教學。密雲二中建立了五個中心,構建了"能動引擎"中樞系統,通過智慧教研模型推進資源共享和互助。她認為信息技術應賦能教育教學,學校採用"六維支撐課堂模型"以促進能動學習。未來智慧校園應以大數據為核心,全方位畫像學校,學校需主動適應變化,積極求變,以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校長任志梅介紹介紹,智慧校園應是一個服務性系統,旨在實現辦學理念、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她提到學校應具備全方位的、生態性的、智慧型的基礎設施與資源,並介紹了"115N系統"的智慧校園框架。首師大附屬順義實驗小學通過引進大數據診斷課堂項目和研發"教、學、評三位一體七環節"的教學模式來優化課堂,並利用"好隊友"系統共享迎檢材料,新技術應用策略包括抓住契機、搭建平臺和舉辦專題分享。任校長強調新技術應用要有度、有邊界,根本目的是有效服務教學與管理需求,她指出數字教育對學校培養人的規格提出新要求,新技術和智慧校園應以知識基礎能力和價值引領為主,同時強調智慧校園並沒有改變教育的本質,需要謹慎對待,智慧校園的理想狀態依賴於數據和建模兩個基礎支撐的健全。
  北京市懷柔區第三小學副校長趙艷芳強調懷柔三小在擴建後需要超越傳統管理,提出了"沒有圍墻的校園"概念。智慧校園應是一個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的超物理時空的、虛實結合的大學習場,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和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學校通過雲平臺共享學習資源,打造"三位一體"課堂,並創建智慧教科研學習資源平臺以促進師生進步。學校的新技術應用策略包括樹立典型、師生互助和組團推進。未來,智慧校園建設需要基礎設施和知識力度的支持,同時要應對設備和軟體的快速更新換代。智慧校園的理想是打通數據,推進現代化治理,實現育人目標,並創造更好的未來。
  研討會上不同智慧校園示範校代表就智慧校園建設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分享了各自獨到的見解和寶貴的經驗,讓大家不僅聽到了不同的觀點,更重要的是,也看到了智慧校園建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首先,關於技術創新在智慧校園中應用的討論。他們分享了如何通過這些技術實現個性化學習、智慧資源分配和環境監測,從而為學生和教職工創造一個更加智慧和便捷的學習工作環境。同時,也有嘉賓提出了對技術依賴的擔憂,他們強調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應忽視教育的本質--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一些嘉賓分享了他們在數據管理和加密技術方面的成功經驗,他們呼籲在智慧校園建設中應更加注重數據的合理使用和隱私保護。此外,研討會還討論了智慧校園建設中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一些嘉賓分享了他們在綠色建築和智慧能源管理方面的實踐,展示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減少校園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同時,也有嘉賓強調了在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到經濟成本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以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和普及性等等。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未來",智慧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實際出發,以開放的心態,匯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有效促進智慧教育生態的構建,為我們的學生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智慧和可持續的學習環境。

編輯:張莉 責任編輯:張蘭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智慧校園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研討會在京舉辦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