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上車,走過路過的家人們看一看我們的商品……”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五林洞鎮,主播盧小開正在熱情地向網友推薦著當地的特産——蜂蜜。
饒河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邊陲,這裡素有“魚躍赫哲鄉,蜜淌烏蘇裏”之稱。
數據顯示,2023年當地的常住人口僅有13萬,而這樣一個小小的邊城每年在電商領域的繳稅竟然高達1200萬元。這座小縣城和電商經濟相互成就,遞出一張遠近聞名的名片。
靠山吃山
盧小開是土生土長的饒河人,也是當地最早一批接觸短視頻的人,現在他的全網粉絲量已超1000萬,單個視頻最高點讚量達160.8萬。
2018年在網上“建號”之初,盧小開每天通過短視頻展現東北林區特有的“冬捕”“賣蜂蜜”等內容。後來,他將短視頻的內容變更為淳樸的“跑山”(上山採集山貨),讓外界看到那些山貨是如何採摘下來的,賬號漸漸有了起色。
在盧小開從一名互聯網小白逐漸成長為網紅的過程中,饒河縣當地的農副産品也因為他的帶動銷往了全國各地。
2021年,盧小開在饒河當地成立了公司,專門銷售饒河當地的農産品,包括蜂蜜、大米、木耳等40多款産品。
2022年,該企業僅銷售饒河當地生産的山野菜數量就達80多萬斤,銷售額達960多萬元。除此之外,盧小開還收購了當地80%農戶的林下産品,每年饒河縣市場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蜂産品和90%的林下産品都通過他的公司銷售出去。
受到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饒河,舉起手機開始分享鄉村生活開啟直播帶貨,為饒河的電商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和能量。
“書記網紅”
近年來,饒河縣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搭上了互聯網快車,制定出臺了《饒河縣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創新協同發展新零售模式實施方案》,建成了6300平方米集選品、雲倉、孵化等服務於一體的電商直播基地。
2022年,饒河縣的電商交易額為2.6億元,但到了2023年交易額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296%。當地造就了百萬級粉絲主播15人、10萬級粉絲主播100人、萬級主播200人以上。
優質帶貨主播的不斷出現,與當地的人才政策不無關係。比如,在人才引進方面,統招碩士研究生、國家“雙一流”高校統招本科畢業生、專業領域業績突出的具有副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每月給予1000元生活補助;每年給予安家費2萬元(滿10年後不再享受)或享受入住100~110平方米政府安置性住房(在饒河工作滿10年辦理産權手續)。
此外,饒河縣還會定期舉行直播帶貨的專業培訓,對於新“觸網”的農民主播,會進行初級的拍攝、剪輯方面的培訓;對於有一定經驗和粉絲數的主播,則會給予運鏡專場、策劃運營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在饒河縣電商經濟發展過程中,有一支網紅隊伍非常特殊,他們是駐村第一書記。作為饒河縣政府各個部門下派到各個村的“第一書記”,在兩年的工作週期內,直播帶貨、幫助村民賣出地産好物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張生龍是饒河縣林業和草原局派駐到饒河縣昌盛村的一名“第一書記”。2021年6月駐村以來,上網帶貨儼然已經成為他的專業技能。
“我的網絡賬號從去年建立到現在已經漲粉1.2萬多人,幫村民的帶貨收入也達到了77萬元,這都是給老百姓送去的真金白銀。”張生龍告訴記者,“我的目標是利用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讓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這些駐村第一書記還自發申請成立了駐村工作驛站,幫助解決農産品銷售問題。驛站的成立,實現了當地農産品的統一銷售,讓産品能夠更好、更快地進入市場。
開拓新路
在沒有電商經濟的時候,饒河縣的村民們想要把自己的農産品銷售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銷路難找、運輸成本高、利潤薄等制約因素讓當地的農産品經濟發展步履緩慢。
電商經濟的發展不僅打破了以往小作坊生産的舊模式,還在當地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在依靠網紅、“第一書記”帶貨的同時,村民通過合作打造了更加統一、高效的銷售模式。
“電商平臺的發展,讓我們合作社‘産加銷’一體化成為可能。”在當地務農20多年的魏振民告訴記者,當地已經形成了合作社社員種植、合作社企業加工、電商銷售的模式。在村民共同打造的赫津、金滿貫、澤饒等大米品牌電商平臺的推動下,産品銷量擴大了約10倍。
魏振民告訴記者,今後,他們在降低種植成本、強化産品品牌的同時,要進一步走好電商銷售的路子,按照互聯網思維把合作社打造成饒河一張特別的名片,從而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張世光 實習生 原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