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新開26.5家餐廳 北京餐飲行業加快轉型“上新”

來源:北京日報 | 2024年09月29日 06:58
北京日報 | 2024年09月29日 06:58
原標題:日均新開26.5家餐廳 “性價比”增長更強勁 北京餐飲行業加快轉型“上新”
正在加載

  國內餐飲業正在穿越結構性轉型週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國餐飲收入4351億元,同比增長3.3%,餐飲行業實現小幅回升。從宏觀數據來看,餐飲消費整體是穩中有增,但增長速度相較于去年明顯放緩。

  餐飲業正在穿越轉型週期,小吃小喝類快餐盈利;一線城市增長下滑,其他部分區域卻增長強勁;大量新品牌涌入市場,客單價下降,平價消費成為主流。這些轉型中的新問題,也需餐飲行業共同破解。

  不同開店年限的商戶在2024年上半年店均外賣訂單增長率/虎嗅智庫

  當前,北京餐飲業正在加快創新轉型步伐。根據《2024北京餐飲業觀察報告》顯示,2024上半年北京日均新開餐飲店舖26.5家,雖數量有所回調,但動能依舊活躍。

  此外,從區域分佈來看,截至8月,朝陽區、昌平區和延慶區在餐飲企業存量上領跑全市,而朝陽區、昌平區和豐台區則在新增註冊量上表現突出,展現出區域市場的不同活力。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認為,北京餐飲市場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採取經營策略,保證菜品質量,增加引流入店的優質服務,有效應對餐飲消費轉型帶來的影響。

  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則表示,未來餐飲業將圍繞健康、愉悅、效率三大方面涌現新消費趨勢,“餐飲企業也應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加快創新步伐,提高規模效率,提高全程質量,優化資源配置。”

  價格調整,平價消費成主流

  房地産諮詢機構仲量聯行近日發佈的一份北京房地産市場報告稱,今年二季度,低價高頻類的餐飲類消費迅速擴張,佔全市開店總面積的32%。

  《2024北京餐飲業觀察報告》也顯示,在北京餐飲門店人均分佈上人均消費方面,人均消費21-30元的門店最為密集,其次是人均31-40元的門店。

  可看出,今年餐飲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極致質價比成為消費者追求目標。從咖啡茶飲到快餐正餐,各餐飲品牌推出平價套餐、9.9元特價餐品等內容吸引客流,平價轉型成為餐飲行業主旋律。

  民銀證券的分析指出,2023年下半年以來,客單價和消費者外食頻率普遍承壓,消費者的外食需求轉為更偏向經濟性和性價比,但不意味著對品質和體驗的要求降低。

  根據虎嗅智庫對多個餐飲平臺的前臺數據匯總分析來看,2024年上半年平臺全國餐飲平均客單價同比下降6.1%,堂食平均客單價降幅超過10%。

  “極致性價比”成為消費者新的消費追求,這也迫使許多企業從各方面降低成本,同時維持産品質量。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行業已全面進入以“極致性價比”為核心的結構調整期,結束上半場的粗放式運營時代,進入下半場的精細化運營時代。從當前的消費來看,餐飲行業需要告別高速發展時期出現的噱頭和附加值,回歸産品、環境和服務三要素,低價並不意味著低質,同樣也需要避免盲目降低價格,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具有高質價比的産品。

  多元化、連鎖化新趨勢涌現

  《2024北京餐飲業觀察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業註冊量達131.66萬家,其中,北京上半年餐飲業註冊量達4842家。

  伴隨餐飲市場競爭加劇,粗放式經營、商品和價格不匹配的餐飲正在被淘汰,順應時代趨勢、極致性價比的餐飲正在市場站穩腳跟。尤其是越早創新産品、通過外賣經營等多種數字化手段拓展消費場景的連鎖餐飲機構,越能發現市場新增長點。

  為了應對競爭,不少門店開放加盟。直營30年的海底撈宣佈引入加盟特許經營模式;曾多次強調直營的珮姐重慶火鍋全面開放加盟;九毛九、樂凱撒、和府撈麵等品牌也在不同時間逐步開放加盟與合作。

  同時,也有餐飲企業開啟瘦身計劃。通過“啄木鳥計劃”,海底撈已關停超過260家餐廳,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更是成為了為數不多逆勢增長的餐飲品牌。

  除此之外,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拓展新業務領域,今年一些餐飲“老人”開始加速推出子品牌,包括新榮記、海底撈、滬上阿姨等,旗下品類包括茶飲、炸雞、烤肉、火鍋、正餐等,消費場景涵蓋高端商務宴請、日常聚餐、就餐各方面。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商務局等九部門發佈《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提出七大行動共計22項任務,全面啟動國際美食之都建設,明確到2025年實現“規模總量逐步擴大、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服務品質顯著提高”的目標。

  第三方機構極海商業分析認為,這輪餐飲更替中,北京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過去一年,在北京門店數量超過50家的品牌佔比從10.6%上升到11.5%,短短一年時間,在營門店佔比提升了一個百分點。

  佈局線上,加快數字化助力

  從增量到存量時代,餐飲行業正在進入調整期,為應對居民餐飲消費追求平價化、性價比趨勢,餐飲企業正加快佈局線上,通過在線預訂、移動支付、智慧點餐、數據分析等提升運營效率,通過線上點餐、外賣配送等方式拓展服務渠道。

  一些餐飲品牌嘗試開設“衛星店”,比如老鄉雞、海底撈、太二酸菜魚等。所謂“衛星店”,通常選址在租金較低的區域,店舖面積較小,主要以外賣為主。這種輕量的經營方式可以降房租、提坪效,提供高性價比品質外賣,有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與規模的同時兼顧消費者體驗。

  根據虎嗅智庫綜合多平臺數據分析整理,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商戶線上化率為53.9%,同比提升了11.5個百分點,整體商戶增速高於行業規模增長。同時,從經營年限和外賣訂單增長來看,兩者關聯度較高——開店年限越長的店舖,外賣線上化水平越高。

  公開數據顯示,海底撈上半年外賣業務收入為5.81億元,同比增加23.3%;九毛九集團上半年的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4.4%至5.1億元,主要由於提供外賣服務的餐廳數目增加;去年,西貝的外賣檔口更是為它帶來了20億元的營收增量,佔西貝收入近三分之一。

  分析認為,隨著居民就餐場景和消費意向的變化,更多餐飲企業選擇門店堂食和線上外賣融合,作為拓展經營半徑、提升消費頻次的重要工具。一方面線上經營已成為更加穩定高效的低成本經營渠道,通過邊際利潤有效攤薄線下經營成本;另一方面,線下門店還能通過拓展單人餐、小份菜等多元化場景消費,對實體生意形成有力補充。産業結構出現調整,企業也必然面臨轉型“陣痛”。

  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認為,餐飲産業創新升級要把數字化轉型放到頭等重要位置。數字化乃是大勢所趨,能夠助力餐飲業加快創新步伐、實現規模效率、提高全程質量、優化資源配置,從而解決餐飲業短板。文/劉洋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日均新開26.5家餐廳 北京餐飲行業加快轉型“上新”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