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連發三文回擊歐盟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6月15日 20:15
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6月15日 20:15
原標題:國家發改委連發三文回擊歐盟
正在加載

  國家發改委“金軒”再出手。對於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國家發改委在三天時間內連發三篇署名“金軒”的述評文章,從不同角度,用事實和數據,有力論證了歐盟此舉的弊端。

  三篇文章的題目分別是《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罔顧客觀事實 應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 歐盟應深思慎行 糾正錯誤》《歐盟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將加劇其化石能源依賴 勿貪一時之利阻礙綠色低碳轉型》。

  三里河注意到,近段時間,國家發改委“金軒”連續發聲,5月份時,國家發改委也曾連發三篇署名“金軒”的述評文章,直指美國加徵關稅對全球經濟和美國自身經濟帶來的影響。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罔顧客觀事實 應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系列評論之一

  中國汽車産業快速發展,關鍵在於對外開放和公平競爭,而非補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罔顧事實、預設結果、不合理、不合規,本質是將調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採取一切手段捍衛中國企業合法權益。中國汽車産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在於對外開放和公平競爭,而非補貼。作為全球最大、最開放的汽車市場,中國充分保障中外汽車企業同臺競技、公平競爭。2006年,中國汽車進口關稅稅率下調至25%,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2018年,中國整車進口平均關稅進一步降至13.8%,其中零部件平均關稅僅6%,並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19年,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投産。2022年,中國進一步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的持股比例增加到75%。中國擁有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在開放市場環境下,中國汽車産業抓住綠色發展機遇,加快向新能源汽車轉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充分的市場競爭有效促進了創新,促使中國汽車在電動化、智慧化方面走在前列,競爭力日益增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一;2024年1—4月,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乘用車份額達60.7%。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競爭的結果,不是補貼的結果。以“反補貼”名義限制中國電動汽車,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中國對內外資汽車品牌一視同仁,外資品牌在中國電動汽車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據統計,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口數量排名中,特斯拉穩居第一名,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特斯拉出口量較第二名的比亞迪高41.7%。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歐洲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至少50%來自西方品牌。到2022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到期退出,但歐、美仍在實施大額購置補貼,補貼力度明顯高於中國。歐美以反政府補貼為由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且對中國産品區別對待、帶有明顯的歧視性,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原則。例如,法國自2024年起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激勵措施,採用中國生産電池的電動汽車可能由於“碳足跡”評分較低而不能獲得補貼。法國《論壇報》指出,“此舉是將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排除在外的武器”。此次反補貼調查預設結果,本質是將調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此次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一方面,是在沒有歐盟産業申請的情況下自行發起的,明顯違反市場意願;另一方面,為達到預設目標,歐盟委員會罔顧世貿組織規則,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摒棄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在抽樣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只選擇中國本土企業。這些做法,抽樣標準不合規、過程不透明、結果不公正,其本質是濫用世貿規則程序,將調查工具武器化,以“公平競爭”名義破壞公平競爭。

  中國將採取一切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歐盟汽車行業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每年創造近千億歐元貿易順差,2023年德國生産的汽車近80%用於出口,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是歐盟汽車企業的共同期盼。中國市場汽車銷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大眾、奧迪、奔馳、寶馬等歐洲汽車品牌在華銷量比重均超過30%,中國國內80%以上的大排量燃油車從歐盟等地進口。近日,歐盟多個國家、多家企業紛紛表示反對貿易壁壘,反對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中方敦促歐盟傾聽各方合理訴求,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如果歐盟一意孤行,濫用保護主義措施,執意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軒)

  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歐盟應深思慎行 糾正錯誤——“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系列評論之二

  為保護本土電動汽車産業,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此舉短期內看似“保護”本土汽車産業,實則將嚴重影響歐盟本土汽車産業長遠健康發展,甚至會破壞歐盟企業海外經營環境,遭致貿易保護主義反噬。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歐盟應深思慎行,立即糾正錯誤做法。

  回顧歷史,上世紀80年代,面對日本汽車産業競爭壓力,美國通過各種手段予以打壓。但事實證明,保護主義嚴重破壞公平競爭,只能加劇本土企業“惰性”,妨礙其轉型升級。日本汽車産業並沒有因打壓衰退,而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美國企業先後經歷了破産危機,充分説明“溫室花朵經不起風雨”。

  從歐盟汽車市場看,目前市場競爭並不充分,這也導致企業創新動力相對不足。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歐盟本土汽車産業電動化、智慧化轉型步伐相對較慢,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將中國汽車“拒之門外”,讓歐盟汽車企業繼續躺在“舒適區”,其與當今世界汽車發展潮流的距離將進一步擴大。

  需特別指出的是,歐盟汽車市場規模約為全球的九分之一,2023年德國生産的汽車近80%用於出口,歐盟車企高度依賴海外市場,期盼穩定可預期的國際貿易環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只能暫時“守住”歐盟本土市場,但在新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歐盟汽車産業的全球競爭力恐將進一步下降。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歐汽車産業高度互補,雙方合作有基礎、有空間、有前景。6月8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公開反對限制汽車貿易,呼籲保持貿易“公平和自由”。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德梅奧近期呼籲,“必須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歐洲車企不能放棄與包括電池超級工廠、頂尖工程師以及原料精煉能力在內的生態系統合作的機會”。近年來,寶馬、大眾、佛吉亞等歐盟企業持續擴大在華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電池、智慧化等方面加大與中國企業合作力度;寧德時代、蔚來、比亞迪等中國企業也在德國、匈牙利建廠,助力歐盟電動汽車産業競爭力提升。

  中國積極支持各國汽車企業公平競爭,維護全球汽車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但如果歐盟罔顧自身産業界呼籲、基本市場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嚴重破壞中歐汽車産業合作基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維護合法權益。(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軒)

  歐盟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將加劇其化石能源依賴勿貪一時之利阻礙綠色低碳轉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系列評論之三

  歐盟為眼前一時之利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不僅阻礙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也將對歐盟能源自主和經濟安全造成長遠不利影響。

  保護主義令歐盟“綠色發展大旗”失色,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信心。德國相關研究顯示,電動汽車行駛在全生命週期內累計碳排放較同級別柴油車低36%。2023年,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中,約30萬輛産自中國,佔19.5%;按照每輛電動汽車每年可減碳約1.66噸估算,相當於中國電動汽車每年幫助歐盟減碳49.8萬噸。

  歐盟一直以全球綠色轉型“先行者”自居,先後提出2030年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至少減少55%、2035年起禁售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2050年實現碳中和等目標,試圖開闢綠色發展新賽道,謀求在全球發展競爭中的新優勢。歐盟還以降低碳排放為由,推出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對“碳泄漏”進口商品徵稅。但面對清潔低碳的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又試圖通過關稅等保護主義手段限制公平競爭。如果歐盟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將讓世界各國對歐盟“綠色發展”的誠意、成色産生強烈質疑,動搖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信心。正如英國《泰晤士報》、西班牙《起義報》等文章指出,歐盟一邊要求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一邊卻又試圖阻止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的供應,此舉荒謬可笑。

  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將加劇化石能源依賴,不利於歐盟“能源自主”和經濟安全。歐盟長期以來高度依賴能源進口,其中天然氣、石油對外依存度均高於90%。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能源供給更加緊張,甚至高價購買美國天然氣,對其經濟發展、能源自主構成嚴峻挑戰。歐盟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高昂的能源價格已使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德國大眾、巴斯夫等企業因為歐洲能源價格高漲對外轉移産能。美國趁機出臺《通脹削減法案》等一系列保護主義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劇歐盟産業外遷壓力。

  德國相關數據平臺顯示,2022年歐洲電動汽車替代約61億升汽油,有利於減緩化石能源對外依賴。但歐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2023年開始出現停滯,2024年下滑到不到20%,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令消費者滿意的産品。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24年1—4月,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的背景下,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註冊量仍同比增長32%,反映出歐盟消費者對中國高質量電動車的青睞。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違背市場規律,無視廣大消費者權益,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將大幅減少歐盟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在高通脹壓力下進一步推高消費者購車成本,拖累歐盟新能源汽車普及進程,最終損害的還是歐盟自身的利益。

  綠色低碳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不能一邊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一邊大搞保護主義阻礙綠色發展。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堅決反對歐盟保護主義行徑,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本國企業合法權益。(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軒)

編輯:宿黨輝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國家發改委連發三文回擊歐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