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祖傳手藝”助吉林煎餅村“攤”出致富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4月15日 20:23
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4月15日 20:23
原標題:(鄉村行·看振興)“祖傳手藝”助吉林煎餅村“攤”出致富路
正在加載

  中新網吉林4月15日電 題:“祖傳手藝”助吉林煎餅村“攤”出致富路

  中新網記者 蒼雁 石洪宇

  燒紅的柴火劈裏啪啦地響著,邸金秀在煎餅鏊子前不停揮動手臂。一張張攤好的煎餅被整齊地碼好,次日將發給日本客戶。

  清晨的窩集口村炊煙裊裊,早起的村民們紛紛點亮牌匾。這個坐落于吉林省蛟河市天崗鎮的村莊有著300多年攤煎餅的歷史,攤煎餅的傳統手藝家家都有。

  “窩集”為滿語,意為森林茂密之地。邸金秀的愛人劉秀富是村裏的“大師傅”,鑽研攤煎餅技藝已有15年。夫妻二人攤的煎餅味道正宗,被去日本、韓國探親或工作的食客帶出國門。

  優質的玉米經過加工脫皮變成玉米碴子,浸泡一定時間和熟飯配比,同時加入少量大米、黃豆攪拌均勻,磨製成攤制煎餅的原料“水面子”,取一定量的“水面子”在柴火燒熱的煎餅鏊子上最終攤成。

  家庭作坊裏,劉秀富主要負責原料的配比和製作。“掌握火候是需要經驗的,控制好煎餅的薄厚、均勻程度,沒有個五六年下不來。”

  眼下正是東北地區的農忙時節,但劉秀富夫妻的“農忙”卻在作坊裏。他家的一公頃土地,已租給他人耕種。

  這對夫妻每天能製作五六百張煎餅,最多時一天便可收入千元。大客戶下單時,這對夫妻還需要提前排産,當地很多村民和他家一樣,將攤煎餅變成主業。

  現在,窩集口村從事煎餅産業的達200多戶,每年加工生産煎餅千余噸。其間,煎餅的品種也不斷豐富,産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44歲的王勇是窩集口煎餅的非遺傳承人。他在耕地裏留出一些地塊,要種上口味特殊的玉米和大豆,當作煎餅配料。

  這位煎餅大戶在村裏經營著1000平方米的煎餅工廠,村裏的10多名師傅在這裡工作。點旺果木柴火,10多個煎餅鏊子同時運轉,每天能生産不同口味的煎餅300多斤。

  “窩集口煎餅,配料和火候是有特點的。”過去十年間,王勇也在不斷改良口味和配料。“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手藝,應該保護和傳承下去。”(完)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鄉村行·看振興)“祖傳手藝”助吉林煎餅村“攤”出致富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