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cctv.com/gate/big5/jingji.cctv.com//p3.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618991691963959/yangshiwang_logo_19590_20210421.png)
花團錦簇、瓜果飄香,小橋流水人家……走進連城縣四堡鎮黃坑村,一個靜謐舒適、景色怡人的美麗鄉村映入眼簾。“近年來,連城縣通過黨建‘串建’,讓鄉村美起來、富起來,我們不但摘掉了後進支部的帽子,還同步邁入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序列。”黃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賴世勇説。
四堡鎮是明清時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擁有我國唯一留存的雕版印刷書坊群,有50座建築單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鎮還是福建著名的芙蓉李之鄉、水蜜桃之鄉,芙蓉李、油奈、水蜜桃等種植面積達2.1萬畝,僅芙蓉李每年出産就超80萬公斤。
前些年,四堡鎮各村“各自為戰”、互不來往,出現過鮮果滯銷、壓價等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鎮黨委以黨建為抓手,賦能特色産業,嘗試用“村村串建”的黨建新模式,將9個村統一“串”起來,實現“黨建同步、産業同管、村民同富”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四堡鎮因地理位置不同、建村時間不一、支柱産業有別,各村發展不平衡,黨建基礎有差距。在推進黨建“串建”工作中,該鎮按“富村幫窮村,窮村學富村”的思路,以村村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同創同建。雙泉村黨支部與黃坑村黨支部共建,抓硬體,補軟體,使兩個村的黨建工作齊步發展,全部躋身縣鄉以上先進行列。臘坑村前些年是後進村、薄弱村,通過“串建”工程,村兩委到雙泉、霧閣等村“取經”,很快就摘掉了後進帽子。
芙蓉李産業是四堡鎮的支柱産業,98%的農戶都辟有果園,少則十余畝,多則上百畝。一到鮮果收成季節,打“價格戰”、搶“銷售源”的事時常發生,給果農收入帶來直接影響,嚴重打壓村民種果管果的積極性。
為了杜絕上述問題,鎮黨委將銷售通盤協調列入黨建“串建”的範疇,將産業發展較好的霧閣、雙泉等4個村與黃坑、臘坑等5個村“串”在一起,試行“黨建難題、一起破解,果樹病害一同會診,果品訂單一站銷售”的管理新模式,各村支部統一設立黨員“紓困小分隊”,負責聯絡銷路、協調價格,使“銷量難”不再難。
産業同步,村民種果管果的積極性更高漲了,每年新植果園超過300畝,村民收入也逐年提高。臘坑村全村種植芙蓉李和油柰1000畝,黃桃、桔柚等水果約500畝,戶年均純收入達5萬元。(圖文由連城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