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cctv.com/gate/big5/jingji.cctv.com//p3.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618991691963959/yangshiwang_logo_19590_20210421.png)
連城“新泉整訓”是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的起點,開創了我黨我軍歷史上政治、軍事整訓制度化、規範化建設的先河;在連城朋口鏖戰7天7夜的松毛嶺阻擊戰是中央紅軍長征前夕東線最後一役,為主力紅軍和中央首腦機關戰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紅旗不倒”的紅色聖地連城,當年有1萬多名子弟踴躍參加紅軍和遊擊隊。進入新時代,連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在全力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中擔當作為。
“抓項目、興産業、鑄鏈條,連城舞活‘九龍’産業鏈,全力打造高質量現代産業集聚區。”連城縣委書記詹崇仁説,2018年至2021年,連城縣連續4年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5月9日,連城工業園賽特新材産業園,新投産的賽特(四期)年産3.6萬噸超細玻璃纖維芯材生産項目正加緊生産,全力滿足下游真空絕熱板生産的需要。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企業,賽特新材真空絕熱板産品全球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這個産業園前後投産了高阻隔軟包材料、真空設備、真空吸附劑和乾燥劑、玻璃纖維棉、冷鏈保溫箱等上下游配套項目,實現從原料到産品的全配套生産,形成賽特新材上游全産業鏈條。
為改變工業基礎薄弱的局面,連城主動融入“老區+灣區”、長江經濟帶、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等,以提升戰略性和全局性産業鏈為重點,圍繞打造以光電新材料産業、建築業和健康體育産業為主導,礦冶化工産業和文旅産業為主幹,現代農業為基礎的“321”現代化經濟産業體系,確定了保溫新材料、稀土、智慧顯示屏、健康體育、鋰電池、新型建材、地瓜精深加工、精細化工、文化旅游等9條戰略性産業鏈,實行“鏈長制”工作機制,通過不斷尋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
連城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懿表示,該縣圍繞構建産業鏈上下游的重要環節實施精準招商,集中力量“尋鏈”,引進落地一批在産業鏈中起關鍵作用的“旗艦型”企業和重大項目,精準引進一批産業鏈配套“延鏈”項目;強攻項目“補鏈”,全面梳理現有産業鏈中的重點項目,尋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補齊産業鏈條;集聚平臺“強鏈”,強化産業鏈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重大技術改造,增強核心競爭力。
為構建老區、山區經濟發展“血脈”,連城堅持産業興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百幹挂百企”活動,推廣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説到做到、服務周到“四到服務”模式,推出51個“一件事”集成套餐線上運行,1626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趟”,91個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無縫對接、集成辦理。
舞活“九龍”興産業。目前,工業佔連城縣生産總值的比重達31%,成為驅動連城發展的“首位經濟”,當地先後培育賽特新材等上市企業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家,賽特新材成為全國最大真空絕熱板生産基地,渡遠成為全國最大的皮划艇生産基地,康萊寶成為全國最大的家庭體育用品生産基地,打造出較為完整的新能源鋰電池産業鏈、智慧終端産業鏈。連城工業園區在全省山海協作共建産業園考核評價中連續四年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