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紅”“綠”協奏,唱響美麗鄉村新篇章

來源:東南網 | 2022年02月11日 17:37
東南網 | 2022年02月11日 17:37
原標題:聚焦老區發展 網媒走進閩西丨龍岩:“紅”“綠”協奏,唱響美麗鄉村新篇章
正在加載

  如果説紅色是龍岩的底色,那麼綠色就是龍岩的基色。龍岩市森林覆蓋率達79.39%,連續42年保持全省首位,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龍岩有效整合紅色革命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奏響了龍岩“紅色旅游+綠色生態發展”蓬勃發展的交響曲。

粱坑村發展竹經濟帶動當地就業 江雅萍 攝

粱坑村發展竹經濟帶動當地就業 江雅萍 攝

  長汀縣古城鎮粱坑村是開國少將彭勝標和劉宜輝烈士的故鄉,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劉宜輝指揮發動了震驚閩贛的“古城暴動”,在閩西革命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紅色歷史文化是粱坑村強大的發展動力,依託粱坑村竹資源優勢,2000年粱坑村提出“將軍故里竹業興村”發展思路。粱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付燁表示粱坑村當前是農文旅融合發展,除了古城革命史跡陳列館,村裏還打造了集青少年科普教育、親子體驗、戶外拓展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書院——易思書院和集餐飲、住宿、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休閒避暑勝地———翠竹農家苑。目前,來易思書院休閒、觀光、度假的游客數超過5500人次,年産值達到120萬以上。

古田會議景區周邊的店舖 江雅萍 攝

古田會議景區周邊的店舖 江雅萍 攝

  以紅色資源為基礎,整合綠色生態、美麗鄉村、觀光體驗、休閒康養等資源,構築多元文化的旅游體系,正是當下龍岩文旅發展的新方向。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發展如何雙輪驅動,釋放出富民效應?作為紅色旅游勝地的古田給出了答案。近年來,古田鎮積極探索“紅色旅游+”發展路徑,形成“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推動“紅綠”融合發展,策劃實施了軍事主題小鎮等一批文旅康養項目,産業佈局、旅游業態全面升級。

  2020年,古田旅游區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各類商鋪、餐館、酒店就業發展。47歲的村民張先生和妻子在景區出口經營着一家3聯排門面的土特産商鋪:“這是政府規劃建設的店舖,10年前我們還在景區門口擺地攤呢。”張先生表示經過政府的合理規劃,他所經營的店舖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來購買,每到節假日更是忙碌。過去,古田鎮的村民只能外出打工謀生,隨着古田鎮全域旅游格局不斷發展,不僅讓景區附近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還向周邊地區輻射,帶動更多村民參與當地旅游業發展。

農村新面貌 江雅萍 攝

農村新面貌 江雅萍 攝

  走進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該村結合紅色研學培訓産業,着力培育林下經濟,發展貴妃雞、棘胸蛙等生態養殖業,摒棄了原本以石灰石礦為主的水泥、輕鈣、造紙等産業,近年來向生態技術型産業轉變,發展鄉村旅游、交通運輸業。據該村幹部介紹,2020年蘇家坡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2萬元,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在朋口鎮蘭花博覽園觀賞蘭花的游客 江雅萍 攝

在朋口鎮蘭花博覽園觀賞蘭花的游客 江雅萍 攝

  而在龍岩市連城縣,以新泉整訓紀念館為中心,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全力升級改造新泉鎮片區。為了吸引更多游客駐足,新泉鎮完善並美化了新泉整訓紀念館周邊的基礎設施,以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思路,打造體驗式、參與式的研學、團建紅色旅游項目,不斷提升旅游層次。同時依託連城朋口鎮蘭花産業基地,延長旅游産業鏈,激活“旅游+”經濟,常態化舉辦的鄉村研學等游客參與性較強的觀光休閒娛樂産品。

  觸摸紅色脈搏、感受優良生態已成為當前公眾喜聞樂道的出游體驗。龍岩市推動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展現生態文明新貌,實現紅色旅游與綠色發展雙軌並行,推動全域旅游格局發展。(江雅萍)

編輯:李祎男 責任編輯:張蘭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龍岩:“紅”“綠”協奏,唱響美麗鄉村新篇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