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業“反內卷”倡議下,近期有央企項目再現低價中標的情況,引發業內關注。
12月22日深夜,“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下稱“協會”)官微發佈了一篇名為《微光與堅持——再論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低價光伏組件招標》的文章,用三個“沒有等來”,再評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超低價”光伏組件中標(下稱“國電項目”)現象。這是繼18日協會公開對國電項目提出四點質疑之後的再次公開發聲。
談及國電項目低價中標的現象和協會就此多次“發聲”,光伏行業資深人士李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需要肯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一系列倡議和自律行動,但也不應把‘矛頭’對準央企方。行業協會的自律協議約束的是達成共識的30多家光伏企業,而非所有光伏企業。此次中標的兩家企業不在‘自律聯盟’範圍內。”
李立告訴第一財經,國電這個“限價”的低價採購項目開標後,如果招標方定的價格確實不合理,企業可以選擇不參與投標,讓這個標“流標”。不過,站在二、三線企業的角度看,他們沒有頭部和一線企業的品牌,要想“活下去”只能選擇降低價格。
那麼,光伏行業的自律共識能否有效推動行業“反內卷”?
再現低價中標現象
“我們也不禁感慨,縱有疾風,無奈力微。”協會發文表示,三天的時間,終究還是沒有等來招標單位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的回應,沒有等來標的成本測算依據的公佈,也沒有等來任何解釋,等來的只是草草一紙中標公示,象徵著這項招標正式“圓滿”結束。
協會多次公開評述的公開招標採購項目,是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600兆瓦規模的光伏組件採購項目。
12月20日,該項目公佈中標結果,上海電氣集團恒羲光伏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和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0.6245元/瓦和0.629元/瓦的投標單價,分得該組件採購項目350兆瓦和250兆瓦的訂單。
從該項目12月17日公示的中標候選人情況來看,共三家企業入圍,分別為上海電氣集團恒羲光伏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昱輝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候選企業的投標報價分別為0.625元/瓦、0.631元/瓦、0.629元/瓦。
國電項目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是,在行業“反內卷”的倡議下,該項目招標單位提前設置了0.6313元/瓦的最高投標限價,遠低於協會11月公開披露的0.69元/瓦的“底價”。從中標結果看,該項目的兩家中標企業的投標單價分別為0.6245元/瓦和0.629元/瓦,為該項目16家投標企業中的最低和次低報價。協會認為,有加劇“內卷式”競爭之嫌。
因而,在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公佈中標候選人的次日,12月18日,協會公開對國電項目提出四點質疑:項目是否嚴格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是否依招投標法相關規定排除最低價投標?是否按國資委和發改委相關要求選擇全生命週期性價比最優?是不是形式主義?
協會表示,此前,招標單位國家能源集團下屬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招採信息中明確設置0.6313元/瓦的最高投標限價。項目最高限價比協會測算的最低成本低了近10%,並質疑差距如此之大的計算依據。
協會稱,早在11月18日,他們便向招標單位制發了《風險提示函》,並建議其依據實際情況,切勿設定不合理限價。但截至目前,未收到任何回復。
中國光伏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公開表示,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無數實例證明,在丟市場份額保價格和保市場份額降價格之間,採取低價競爭的企業往往前景堪憂。
光伏要“破卷”,靠行業自律可行嗎
“不要想著自己能活,別人一定會死。”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近日公開談論行業“內卷式競爭”現狀並表示,“如果都要‘自殺’了,那麼明天想舉這面大旗,也是舉不起來了,因為你沒有任何的資源。”他呼籲同行,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多想幾個困難、多推演,可能投資衝動就被抑制了。
“失血”已久、深陷“囚徒困境”的光伏産業,需要找到走出內卷式競爭、回歸理性競爭的“良藥”。
2024年三季度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相關文件分別在低效産能退出、防止內卷競爭、推進光伏基地建設、建立有效招投標機制、建議中標價格不低於成本價等方面促進光伏供給端有序出清。
光伏行業靠自律限産限價“破卷”似乎已“初見成效”。從最新披露的組件集採項目中標和投標價格的變動情況來看,頭部企業及骨幹企業正在響應協會及相關部門的“反內卷”倡議。
12月初,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佈51GW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採購的開標價格。招標報價中,行業內領軍企業及核心企業的報價不低於0.69元/瓦,超出行業協會11月更新的成本參考價。
12月17日,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賽爾縣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光伏組件採購項目由天合光能(688599.SH)和協鑫集成(002506.SZ)“分食”,中標價分別為0.72元/瓦和0.682元/瓦,中標價格高於協會彼時制定的參考“底價”。
但也需關注到,“落後”産能淘汰出清並不是一蹴而就,不論是通過“有形的手”引導,還是市場化出清,都需要一個過程。
“短期來看,行業自律的效果可能不佳。”某國內光伏製造企業高管張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只有絕大多數人都打不動‘價格戰’的時候,行業自律的效果才比較明顯。只要還有人打得動‘價格戰’,自律就會變成少數人的自律,成為打‘價格戰’之人鑽空子的機會。”
“目前,倡議初期的行業自律存在這樣的情況。”張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如現在“一刀切”把光伏三、四線的品牌踢除了,但這些新品牌的老闆也想要自保、自救、自活,大家投設備花的錢也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第一財經記者結合業內多方採訪了解到,目前,市場的關注點集中在行業自律限産協議的細則,額度如何分配以及後續如何監督。尤其是後續監管手段和最終目標,分別決定了盈利提升的確定性和幅度。“光伏廠家的自律究竟能不能達成真正的改變、可持續性如何、該如何監督都是一連串需要繼續探索和有待市場驗證的問題。”
“可能未來隨著行業自律(細則)越來越規範,越來越成型,慢慢大家就不會鑽空子了。”張章稱。
(應受訪人要求,李立、張章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