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對於維護血管健康,運動也大有益處,尤其是具有針對性的血管保健運動,更是防治血管疾病的“法寶”。
重視靜脈血管疾病
根據發病原因,靜脈血管疾病可分為靜脈阻塞病和靜脈倒流病。前者是指各種原因使靜脈近心端阻塞而出現血液回流障礙的病症,主要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布-加綜合徵、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等;後者是由於靜脈瓣膜功能減退,血液逆流淤積于肢體遠端而出現的相應症狀,主要包括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淺靜脈曲張等。
簡單地説,血栓就是心臟和血管內血液凝結而成的血凝塊。血栓的形成與三方面因素有關,即血管內膜損傷、血液高凝狀態、血流速度變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深靜脈堵塞,血液就會淤堵在下肢中,而動脈還在不斷地供血,血液“進多出少”,患側肢體便會逐漸腫脹;深靜脈回流不通暢引起的疼痛主要是肢體血液淤滯,組織張力增高刺激神經所致。而且,血栓形成的過程中局部會有無菌性炎症發生,也會引起疼痛。
肺栓塞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的一大危重並發癥。血栓在腿部形成後,可能發生破碎,從下肢靜脈脫落下來成為栓子,順著靜脈回流到心臟。這些栓子流入肺動脈,便會形成肺栓塞。肺栓塞患者部分並無明顯異常或只有咳嗽、胸部不適等輕微症狀;也有部分會出現胸悶、胸痛、氣急、咯血、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甚至猝死。
靜脈曲張起初可見靜脈像蚯蚓一樣異常擴張、迂曲,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隨著病情不可逆地緩慢進展,絕大多數患者最終會進入並發癥階段,出現淤血性皮炎、靜脈炎、血栓、出血等並發癥,最終發展到潰瘍。
如何運動保健康
學會做促進靜脈回流的血管保健運動,可以幫助預防下肢淺靜脈曲張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緩解肢體血管源性水腫。
1.抬高下肢:仰臥在床上將雙腿抬高放置,高度超過心臟,通過重力作用幫助靜脈回流。建議每隔2小時左右抬高一次,每次抬高數分鐘即可。
2.擼腿運動:雙下肢抬高30厘米,用雙手從一側下肢的趾端向大腿方向按壓,促進下肢血液回流,重復5次;然後換做另一側下肢,重復5次。每天可進行10次。
3.踮腳運動:取坐姿,用力抬起腳跟,保持腳尖著地後放下,重復20~ 30次,每小時做一次,長期堅持。
4.踝泵運動:取坐姿,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注意要在最大限度時保持5秒左右,然後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5秒;踝關節環繞運動,以踝關節為中心,兩足交替向內和向外用足尖畫圈。建議每小時練習5分鐘,每天練習5~8次。
5.空中蹬車運動:仰臥姿勢,下背部始終貼緊地面,雙腿與地面呈30度角,雙腿一屈一伸交替屈伸,感覺在向後蹬一輛自行車,動作儘量緩慢,勿用力蹬腿。
上述運動需要小腿肌肉舒張和收縮,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在進行收縮和舒張時,下肢血管受到擠壓,能夠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改善血液逆流淤積導致的腫脹酸痛,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要注意,發熱、肢體或創面感染、血栓性靜脈炎、深靜脈血栓新鮮形成,以及動脈瘤患者不適合做血管保健運動,而應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以免運動不當導致感染加重、血栓脫落和出血等問題。在進行血管保健運動時,應當選擇合適的運動場所,注意安全且需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良好習慣助力血管健康
除了上述血管保健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血管健康也息息相關。飲食結構的改變,如高油高脂食物的攝入增加,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等的發生,威脅著血管健康。血管保健的飲食總原則是,控制每日能量“出入”均衡,堅持低脂、低糖、低鹽飲食,補充優質蛋白、纖維素,適量飲水,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還要注意科學合理使用保健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服用各種保健品,如魚油、蛋白粉、複合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實,只有當食物無法滿足機體營養需要的情況下,才需要通過額外服用保健品來補充營養素。過度服用保健品反而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
規律體檢也是日常守護血管健康的重要一步,就如車輛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年檢一樣。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血管體檢的頻率不一樣。對於沒有任何血管相關疾病的人群來説,40歲以下可每兩年體檢一次;40~60歲,應每年進行一次體檢;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半年體檢一次。
血管檢查的項目有很多種,那麼在血管的定期體檢中,需要做哪些項目呢?常規體檢項目中,如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的健康情況。血管彩超是一種無創的血管檢查手段,對於血管疾病的初步篩查有很大幫助,它可以觀察血管壁的情況,發現是否存在動脈斑塊,還可以通過血液流速和阻力的測定判斷血管有沒有狹窄等,建議有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可以在常規體檢項目中增加此項檢查。
除此之外,血管常用的檢查方法還有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這類具有診斷意義的檢查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應遵從血管外科醫生的醫囑。
血管有多強,生命有多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管住嘴、邁開腿,守護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