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從“心”開始

來源:央廣網 | 2023年05月10日 15:22
央廣網 | 2023年05月10日 15:2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立夏伊始,萬物由“生”到“長”實現轉折。夏主心,人體順應自然,宜養“心”保健,促進全身臟腑功能的充盛,為“秋收冬藏”打下良好基礎。那麼進入夏季該如何養心呢?

養“心”護陽入夏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因時制宜”的重要養生原則。人們常疑惑,夏天易上火,怎麼還要助陽護陽呢?這是因為春之溫夏之暑,均會耗氣傷陰。入夏炎熱,活動後常流汗增多、陽氣隨之損失,故需固護體內陽氣,使之保持充沛,這是中醫養生“以從其根”的特點。

中醫稱“夏通心”“汗為心液”,心為陽臟,立夏時節養心護陽是保健要點。外界平均氣溫在22~23℃以上時,適合穿著短袖,貼身衣物宜選透氣散熱、吸汗排濕性能好的麻、絲、棉織品。凡耗損陽氣及阻礙陽氣暢達的情況皆應避免,如過量運動或體勞、房勞,高度精神緊張及過度費心勞神等。尤其是老年人,更宜保持心平氣和,切勿大悲大喜,避免傷神傷身。年輕人在出汗後直接冷水衝淋頭頂和後背或大量飲用冰鎮飲料,均有損健康,都應避免。

立夏膳食中,可清補兼顧、益氣健脾。如雞肉溫中補氣、強筋健骨,可搭配清暑化濕的荷葉、健脾開胃且安神的蘑菇和花生,烹調一份飄香養心的自製蒸籠荷葉雞是當令進補佳品。

洗“心”革面養顏

中醫認為“心其華在面”,面色紅潤光澤反映了“心”的氣血旺盛。如何擁有好氣色呢?這就需要內外兼修,“面子”“裏子”一起養。可常做摩面操,疏通經絡,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摩面,也稱幹洗臉:每天辰時(7-9時)和午時(11-13時),趁陽氣升發,利用間隙,將兩手掌心相互搓熱,按自下而上、由裏向外,多次在面頰、鼻梁、兩額角打圈搓擦,力度適中,反復10-20次,有助緩解精神疲倦,改善面色晦暗。

赤色與“心”相應。立夏過後,日照增加,紅色、橙色的胡蘿蔔、西紅柿、草莓、紅茶等,含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茶多酚等有效成分,能夠對皮膚提供防曬保護。番茄具有清熱祛暑、健胃消食、利濕消腫、養心安神功效;胡蘿蔔性平味甘,能健脾和中、養血明目,都是適合立夏食用的果蔬。另外,三文魚、虹鱒魚等含Omega-3脂肪酸,能抗氧化、緩解紫外線造成的皮膚損傷,入夏后可佐餐食用。不過,三文魚含嘌呤高,痛風患者忌多食、正發作胃寒腹瀉者慎生食。

清“心”降火安神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在固護陽氣的同時,針對炎熱之火,宜清心、降火、安神。心主神明、開竅于舌,陽盛火旺體質者,當有精神壓力或加班熬夜時,出現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煩躁失眠等不適,可飲服清心安神、瀉火解毒的蓮心甘草茶(蓮心2g、甘草3g,開水沖泡)。蓮子心味苦、入心肝腎經,不僅降心火,還“交通心腎”、生津止渴;甘草味甜,調和藥性又解毒、止咳,可緩解上火引起的口瘡、咽喉不適。偏愛薄荷清涼味道者,也可調配一款梔子薄荷百合茶(前兩者各3g、幹百合5g),搭配適量蜂蜜或冰糖,同樣具有以上功效。

中醫稱舌為心之苗,心有病變,可從舌象反映出來,如心火上炎易發口舌潰瘍。入夏后果蔬豐盛,可食用獼猴桃、橘子、草莓和蘋果,富含維生素C和B,能夠幫助預防口腔潰瘍的發生。苦能瀉火,苦瓜性寒味苦,能清心解毒療瘡,含有的苦瓜多糖、皂甙、黃酮類等成分,輔助降血糖、降血脂、減體重;豆瓣醬性甘寒,藥食兩用,不僅增進食欲還清熱涼血,口瘡便血時尤為適合食用。若立夏上火,當日可烹飪苦瓜炒香幹,豆瓣醬炒茄子,綠豆粳米粥進餐。

舒“心”伸展怡情

春夏交接的立夏時節,人的氣血與自然界相應,肝氣易旺、心火偏盛。人們遇到著急煩心事,除了喝杯靜心茶,還可以給自己片刻獨處的時間,閉目養神、穴位按摩,舒緩經絡、調節情緒。

手少陰心經的循行從心臟起始,沿著人體的上臂內側的後緣(也就是胳膊的內側、後方),至小指末端,可每日敲打或按揉雙臂內側各3-5分鐘,也可交替按壓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掌側橫紋上2寸)能促進心經、心包經的氣血疏通。逢遇心煩失眠並頭痛或女性痛經時,可靜心平臥、戴個眼罩,拇指和食指配合,按壓耳朵上部三角窩外緣的神門穴,按揉同時輕輕向外牽拉耳輪,猶如形成“扇風耳”的形態,反復15-20次,有利安神助眠、減輕疼痛。

此外,日常可鍛鍊五禽戲中猿戲。猿戲主心,鍛鍊時人體模倣猿猴,有快速旋腕握勾的動作,養心補腦,是利於入夏保健的傳統運動。

編輯:牛伊曈 責任編輯:張曦健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立夏養生,從“心”開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