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所副所長肖寧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之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與扶貧分論壇上發言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貧窮和疾病是孿生兄弟,中國作為東南亞各國的鄰國正在積極地倡導構建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也組織了很多活動與鄰國共同應對貧窮和疾病,特別是應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挑戰。”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之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與扶貧分論壇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所副所長肖寧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與鄰國共同戰勝貧窮與疾病。
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在健康扶貧方面有哪些合作?肖寧表示,目前有三項比較務實有效的合作機制。
第一,在廣西南寧定期召開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中國和東盟在傳染病防控如瘧疾、血吸蟲病等熱帶病方面都有合作,外交部還設有一個支持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人員交流和人才培訓的亞專資項目。
第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家衛生健康委和相關機構正在推進中國和緬甸在兩國邊境地區消除瘧疾的相關合作。中國和柬埔寨在瘧疾和血吸蟲病方面也有合作,如開展青蒿素抗藥性監測。21世紀初,大湄公河區域的惡性瘧原蟲出現了對青蒿素的抗藥性。為了應對抗藥性的威脅和擴散,在WHO的主導下,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密切合作,聯合開展了抗藥性監測和相關研究,我們與各國分享信息、交流經驗,進行專家互訪,邀請疾控人員到中國開展專項培訓等。通過這些方式,我們與各國不僅增進了友誼、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感情,也推進了疾病防控合作。疾病與健康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以個人或家庭的年收入100000元人民幣做個比喻,1代表健康,0代表財富。如果有了1.0越多我們就越富裕,生活也更好。但是,如果沒有了1(健康),一切都歸零了。貧窮與疾病始終相伴,是一個我們必須共同面對和克服的話題和難題。
第三,中國&&,與以東南亞地區國家為主的各國合作建立了RNAS+(亞洲血吸蟲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區域網絡)合作網絡,主要進行針對血吸蟲病和其他蠕蟲病的防控合作,通過網絡平臺的合作,對當地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人群健康素養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對疾病的控制也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對於如何進一步促進減貧,肖寧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政府主導。多國實踐證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因素,有自己國家政府的政治承諾和主導,才會有可持續的動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而推進疾病的防控。政府主導也可以有效促進多部門合作,調動國內各種資源,動員全社會參與減貧和控制疾病。
第二,提高人群的教育水平。提高人的教育水平非常重要,中國在歷史上也組織過掃盲運動。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就能更多地獲得收入,還可以更容易接受衛生知識,自覺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也能夠更主動地配合和參與疾病防控,促進健康水平。有了健康的身體,就可以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做貢獻。這也就是常説的:知識就是力量。
第三,科技創新。科技是生産力,各國只有依靠創新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消除貧窮和防控疾病,也能充分發揮本國傳統醫藥學的優勢。同時,要加強應用性研究,不管是瘧疾還是血吸蟲病的防控,要把WHO的指南與本國的國情結合起來,探索適合本國特色的防控策略和措施,這樣才能産生有效的防控效果。同時,通過科技創新,還可以形成強大的科技人才和科學技術儲備,為全方位的發展和疾病防控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第四,加強體系與能力的建設,尤其是公共衛生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這是保障健康和實現脫貧的根本性問題。中國之所以能夠快速有效地應對SARS疫情、新冠疫情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得益於我國有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疾病監測體系、傳染病信息報告系統等,這些都確保了在出現突發事件時,我們可以有效響應,協同應對。
第五,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傳染病沒有國界,貧窮也沒有國界,通過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國際合作,可以獲得國際社會在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疾病防控助力。中國曾在一些歷史階段得到過援助,這些援助對我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現在我們發展了,我們也要幫助其他國家一起進步。我們已經與東南亞、非洲國家開展了各方面的合作,比如在熱帶病防控方面,我們為這些國家提供一些實踐經驗、技術産品和資金支持,與他們共同抗擊貧窮和疾病。通過這種合作與互助,才能促進消除貧困、共同防治疾病,才能構建一個健康、幸福、和諧的世界。(校對 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