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美食

“兩河明珠”:深耕特色産品 煥新文旅場景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4年05月27日 11:48
中國文化報 | 2024年05月27日 11:4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臨清什香面、高唐豆腐、呱嗒……打開某購物平臺上的“聊城旅遊美食地圖”,消費者就能根據需求規劃個性化遊覽線路,實現“文化+旅遊+美食”的一站式出遊。

近年來,山東聊城發揮作為黃河、大運河交匯城市的資源優勢,不斷迭代産品、煥新玩法,以創意策劃、創新傳播擦亮“江北水城 兩河明珠”城市品牌,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共赴“兩河之約”。

明媚5月,東昌湖的碧水攬古城入懷,從光岳樓遠眺,湖水相連、城水相依,分外迷人。五一假期,聊城水上古城舉辦“以愛之名 唱響水城”等主題音樂會,推出“乘船夜遊東昌湖”實景演藝和水舞光影秀,開展沉浸式街頭曲藝、彈唱表演,讓這片歷史底蘊深厚的街區更加靈動。

近年來,聊城融合美食、休閒等元素打造文旅新場景、新業態,以豐富供給創造新需求、引導新消費,讓更多遊客留下來、住下來。

聊城水上古城的旺盛人氣也帶動了周邊演藝、餐飲等關聯業態消費增長。“許多外地遊客對本地特産很感興趣,門店根據客戶需求推出了幾款熱銷伴手禮。”古城內一家“老字號”點心商店營銷負責人孔巧玲説。

聊城發力週末、假日、研學等潛力市場,搶抓機遇開發高鐵遊、自駕遊、美食遊等差異化産品,推動文旅市場向縣域、鎮域及旅遊重點村等下沉。

2023年12月,濟鄭高鐵全線開通,沿線聊城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接待外地遊客數量攀升。為此,該項目融入科技展覽、農事休閒等元素推出沉浸式體驗産品,滿足遊客多元需要。今年以來,聊城實施“乘著高鐵遊聊城”文旅消費提振行動,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産品體系構建等全面發力。以莘縣為例,該縣推出近郊遊、鄉村遊線路,開通文旅惠民直通車,因地制宜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陽谷縣歷史文化展廳探源“兩河”文化,在武松打虎處觀看情景劇演出……近日,多所中小學校學生走進陽谷縣景陽岡旅遊區等景區,開啟研學之旅。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景點、展館等,景區聯動開發“重走打虎路”等研學活動課程,年接待團隊遊客上萬人次。“陽谷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景陽岡、獅子樓廣為人知,‘兩河’流經處還留下張秋運河石橋等文化遺址。”陽谷縣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將強化“兩河明珠 英雄陽谷”文旅品牌定位,推動景區景點提質升級,構建多樣化旅遊産品體系和特色服務品牌,打造縣域旅遊新亮點。

5月16日,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的“不如在聊城見一面”全民任務挑戰賽在某視頻網絡平臺正式上線,吸引大批市民、遊客創作視頻,展示聊城的美食、美景與文化。截至5月20日,總體話題曝光量已突破2.3億,以大眾參與互動的形式廣泛傳播聊城文旅新形象。

在2024“沿著黃河遇見海”文旅新媒體推廣大會上,聊城市發佈“兩河之約 ‘新’動聊城”新媒體推廣行動計劃,整合新媒體平台資源,通過優化産品、話題互動、精準營銷、主題活動等方式掀起傳播新熱潮,實施文旅傳播標識推廣、文旅話題“出圈”等9項行動,全方位、多主體講好“我家門前有條河”IP故事。

“黃河、運河文化的滋養形成了聊城文化兼容並蓄、義利並舉等獨特氣質。”山東旅遊職業學院原黨委書記陳國忠認為,圍繞文旅品牌培強,聊城需要進一步研究現有市場,做好産品品質提升;與此同時,整合要素資源,滿足潛在市場需求,加快塑造突出地域特色的拳頭産品,擦亮“江北水城 兩河明珠”城市品牌。

編輯:趙萌萌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兩河明珠”:深耕特色産品 煥新文旅場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