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來源:中國旅遊報 | 2023年03月09日 10:47
中國旅遊報 | 2023年03月09日 10:47
原標題: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正在加載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當前,國家有關部門統籌推動,相關省份協同發力,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建言獻策。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對於探索中國式文化遺産保護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從關注文物本體的保護,到注重文物本體及周邊環境的整體性保護,再到實現文化遺産區域性保護,這既是文化遺産保護思路的不斷拓展,也是新時代實現人與文化遺産和諧共生的重要路徑。”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秘書長金永偉表示,國家文化公園區域內文物遺存密集,需要對區域內文物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公園化管理,挖掘文化遺産的文化教育、旅遊觀光、科學研究功能,最大限度實現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同時,還要充分調動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建立起利益共享機制,平衡保護與利用,探索人人參與保護文化遺産的最佳路徑。

“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始終要堅持規劃先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涉及面廣,國家和省級管理部門多頭交叉,涉及諸多領域、行業和學科,必須理順關係,注重頂層設計,統籌推進,不能各行其是,更不能盲目建設。”金永偉説。

“文化”的主體是人民,“公園”的主人是人民。長城涉及15個省(區、市)、97個地級市的404個縣(區),沿線地區為中國農耕和遊牧兩大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區域,亦有遊牧和漁獵部落間的交融,加之抗日戰爭和長征期間發生的重要標誌性事件,承載著深層的民族記憶。在推動長城文化遺産為人民所享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韓子勇建議,根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誌”的統一思路,打造連接人民與文物、文化遺産本體的通道,讓遊客走近長城,增強實地感知,探索新時代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思路,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尊重長城及其周邊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和諧統一,以‘自然美學’為首要原則,將步道自然地融入圍繞長城本體已經形成的文化景觀和生態環境中。”韓子勇表示,應以鄉間小路為主要形態,避免機動車逼近長城本體,通過保持適度的距離感,把“遊”的旅遊理念體現在美學視覺元素之中,使遊客能通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步道體系親近自然,達到“忘其美之所在,復又與美同在”的至高樸素意境。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會秘書長周潮洪十分關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她看來,長城與京津冀區域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絡。“京津冀交界地帶長城總長110公里,目前京津冀長城文化旅遊協同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周潮洪建議,打造京津冀長城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區,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協同推進區域內交通、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提升區域旅遊便利度。進一步挖掘長城文化,創新旅遊開發手段,提升區域文化和旅遊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同時,還要引入多方資金,促進三地長城相關文化和旅遊項目提質升級。充分發揮三地産權交易平臺功能,優化投融資環境,促進農村資源資産的轉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密切關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他表示,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要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和源頭文化挖掘。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三江源環境治理力度,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在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與源頭文化挖掘,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連玉明建議,探索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協同保護,把三江源打造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示範區和金名片;開展三江源源頭文化挖掘和生態人文資源摸底調查,建立三江源生態文化資源庫;創新完善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助力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引導和鼓勵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發揮項目、資金、人才、管理優勢,加大對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修復的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院長石磊建議,綜合考慮長江經濟帶區域實際情況,以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為抓手,深入挖掘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流域的歷史文化資源,重點突出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等地的歷史文脈,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銜接、開放共享的建設格局,確保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質量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冉冉認為,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在借鑒文化線路、遺産廊道等國內外文化遺産保護既有經驗基礎上的創新實踐。“儘管國外已有‘文化公園’概念,但並未提升到國家層面。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作為帶狀複合文化遺産集群類型的文化公園,目前似無國際先例可循。”為建設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應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做好各級政府層面規劃的銜接;儘快對長江文化資源進行普查與認定,摸清文物古跡、非遺、古籍文獻等重要文化遺産的底數,對瀕危遺産遺跡遺存實施搶救性保護。此外,還應建立相應的數字化標準與平臺,將長江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大數據資産,以數字化形式展現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果。

編輯:唐麗博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