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關鍵驅動力

副標題:

來源:科技日報 | 2024-07-22 15:00:42
科技日報 | 2024-07-22 15:00:4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視覺中國供圖

  【新質生産力縱橫談】

  ◎劉虎沉

  6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産生深遠影響。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慧産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為深化人工智慧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面對日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推動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産力,已成為我國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抓手。

  推動生産力要素提質增效

  區別於傳統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産力,其基本內涵包含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實現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為生産力要素提質增效提供不竭動力。

  從勞動者的角度來説,人工智慧可將人類現有知識進行數據化處理,通過海量數據輸入和深度學習模擬人類思維方式,能學習遠超人腦所能容納的知識量。同時,它能對信息化知識進行重新組合與創造性運用,從而形成能動且主動的知識創造與運用能力。例如,它具備文案設計、文生圖片、文生視頻、代碼生成等多種智慧功能,可為人類智力勞動提供有效輔助工具,為全方位提升勞動力素養和技能、提高智力勞動效率提供重要動力。

  從勞動資料的角度來説,具有顛覆性、通用性、普適性的人工智慧技術催生出更多新型生産工具,使勞動資料由傳統的物質形態向虛擬形態轉化,極大拓展生産空間,進一步解放勞動者、削弱自然條件對生産活動的限制。

  從勞動對象的角度來説,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成為重要勞動對象,人工智慧將生産過程簡化為勞動者(人/智慧機器)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將勞動對象(數據)進行智慧化處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慧技術本身及其所智慧化處理的事物都是新質生産力概念下的勞動對象。同時,人工智慧可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組織效率,實現經濟活動過程的智慧化、綠色化,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提供廣闊的降本增效空間。此外,人工智慧在引發生産方式變革和勞動形態演變的同時,還將加速推動相應法律框架、監管政策和保障機制調整和完善,進而破除生産、分配、交換、消費循環過程中的“梗阻”,推動産業結構和組織結構優化調整,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

  當前,要清醒看到的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基礎研究相對薄弱,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升,在高端芯片、智慧儀器儀錶、核心算法、操作系統等與人工智慧密切相關的科技領域仍存在“卡脖子”問題,這在技術源頭上制約了人工智慧對新質生産力的賦能作用。另外,在人工智慧與産業融合過程中,一些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面臨技術設備落後、專業化人才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缺乏智慧化轉型的內生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質生産力快速發展。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當前,要緊密圍繞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的獨特優勢,通過數據驅動、算法優化、模型創新等手段,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技術創新,以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應用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完善人工智慧發展頂層設計,為賦能新質生産力謀篇佈局。應全面推進涵蓋算法、數據、深度合成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立法工作,依據不同應用場景進行分級分類監管,為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産力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針對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智慧化轉型中的痛點難點,推動財稅、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齊發力,實施靶向精準扶持。此外,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推動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臺“人工智慧+”行動方案,形成各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特色路徑。

  二是釋放人工智慧創新動能,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應加快推進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在智慧芯片、大模型算法及框架等基礎關鍵技術和産品上取得突破,打破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産力的技術制約。另外,著力打造“政産學研金服用”協同聯動的人工智慧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基於市場需求促進創新要素有效配置,助力人工智慧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産力。

  三是加強人工智慧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人才根基。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革新和産業智慧化轉型的實際需要,深化高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改革,促進學科融合,自主培養一批人工智慧領域相關學科的高層次基礎理論人才和複合型創新人才。此外,面向全球引才引智,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重點引進具有基礎科學、信息技術及交叉學科領域背景的頂尖科學家和青年人才,形成激發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源動力”。

  四是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集群,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集群成勢。結合各地基礎和優勢,圍繞産業鏈搭建多層次集群創新平臺,集成和開放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集群和創新高地。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促進産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間數據共享、業務聯動與資源共享,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而形成人工智慧産業集群協同發展生態,打造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産力的集群優勢。

  (作者係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編輯:楊筱彬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人工智慧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關鍵驅動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