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在豐富農村消費市場方面,《行動計劃》明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家電、綠色建材和傢具家裝下鄉,加快農村充換電設施建設,完善售後回收服務網絡,促進農村大宗商品消費更新換代。
近年來,我國順應汽車産業變革趨勢,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達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市場佔有率達29%。
(資料圖片)
新能源汽車歷經幾年高速增長,在一二線城市保有量大增。但在鄉村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覆蓋率仍然較低。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支持力度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下沉市場,不斷貼近三四線城市、縣鄉市場和農村消費者。
“下鄉”3年 政策持續發力
2020年7月,我國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共推出近200款下鄉車型,累計銷售410多萬輛。業內專家認為,“銷量的快速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大有可為,既開拓出新的産業發展空間,也滿足了農村消費新需求。”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政府圍繞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年初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慧家電下鄉;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5月中旬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鄉縣、高速公路和居住區等場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用戶廣泛參與智慧有序充電和車網互動。
如今,《行動計劃》進一步強調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農村充換電設施建設。由此可見,政策支持將有力引導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下沉,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在農村地區快速增長,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提供動力。
破解難題 充電最受關注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其建設與發展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關鍵。然而,由於鄉村地區居民居住分散,充電設施也相對分散,導致充電樁建設和管理難度居高不下。
(資料圖片)
一方面,在鄉村安裝公共充電樁存在建設用地、用電和服務三大難題。建設公共充電樁需辦理相應的土地手續,而鄉村土地多為集體土地,需政策支持方可將集體用地納入充電樁建設用地。同時,鄉村建設充電樁,特別是大功率快充樁需要一定的電力容量支持,而當地的公共變壓器往往無法滿足需求,增容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此外,相比城市,鄉村充電樁的售後運維也存在較大難度。
另一方面,鄉村地區私人充電樁建設也面臨困難。部分老舊小區無固定停車位,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部分存量小區充電樁接電缺乏統籌,充電樁安裝位置與電源點之間廊道問題難以解決;部分新建小區未落實配建要求,僅在配電變壓器預留了充電樁接入容量,未建設配套表箱、橋架設施,不具備“直接裝表接電”條件。
再進一步講,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盈利難、回報週期長是目前存在的痛點問題,而在人流量少的鄉村,其盈利難度則有增無減,這也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前景廣闊 多方攜手並進
我國的汽車下鄉活動始於2009年,距今已有14年。許多農村家庭都存在換車或者購置新車的需求,廣闊的市場前景蘊藏著巨大的機遇。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佈的《中國農村地區電動汽車出行研究》,預計到2030年我國農村地區汽車千人保有量將達到160輛,總保有量超7000萬輛。
(資料圖片)
如今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與此前的汽車下鄉相比,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有所不同。早年的汽車下鄉主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這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更重要的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針對鄉村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車企應深入調研,從産品設計、供應鏈等多方面降本增效,根據農村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研發相適應的車型,讓新能源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
針對鄉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可按照“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的思路,加強縣城、鄉鎮充電網絡佈局,推動充電設施區域佈局均衡和結構優化。同時,通過加寬道路、加設路面停車位、鋪裝空地、開放公共停車場等形式,擴展新能源汽車停車空間,預留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用地。
新能源汽車在縣鄉比大城市更具普及潛力。有關專家認為,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要結合農村消費特點,從強供給、補基礎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保障。讓鄉村新能源汽車用戶實現“買車容易,用車方便,修車省心”,從而更好地滿足農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王夢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