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年一進臘月,過年的氣氛就一點點地濃烈,“二十四打陽塵,二十五接祖人,二十六殺豬肉,二十七瀝粉皮,二十八做糍耙,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晚上放鞭炮”。當人們一項一項地忙碌,一樣樣地做好,吃的東西親手做出來的,吃起來也特別地香。
那年我帶弟弟妹妹買東西時,看到商店櫃臺裏賣的一包包油炸“豬耳朵”,橢圓的薄薄的一片,顏色一圈兒淺、一圈兒深,油澄澄的煞是好看,想必味道很好,弟妹們流口水了。我一摸褲兜,錢不夠了。回家上路上,我打定主意試著做做,一來給弟妹們解解饞,二來給家中年貨再添新花樣。
帶著一股衝動,我和面、發老面。弟妹們也在一旁擂拳頭湊熱鬧,麵粉粘上鼻子和臉,衣服的下襬沾滿白粉,像極了舊戲裏的一對丑角。看他們很可笑,我卻犯難了。如何給“豬耳朵”調色?白色的當然以麵糰的本色,而深色用什麼呢?那時市場上並無食品調色劑。我想到用紅糖水來調色,不得不多摻些麵粉單獨調色。我使出全力揉面,用捍麵杖搟出一白一褐兩大色塊的圓圓面餅,又摻入食用油避免太粘,將它們緊緊卷在一團,搟成長條狀,拿刀薄薄地切下去。任弟妹們幫忙一片一片地攤平。最後,適中的油溫油炸在一片啪啪炸響聲裏逐漸鮮黃起來,趕緊撈出。“豬耳朵”大功告成,橢圓的薄薄的一片一片,明暗相間,色澤鮮明,攤涼送進嘴,滑酥不油膩,香爽有快感,比那櫃臺上賣的更感到美味。“吃吧,吃豬耳朵,你們就會更聽話。”我為我的這一場心血來潮興奮不已。家人都為我咂舌,你看到就能學,還真行。
作者簡介:
樊芳,女,祖籍武漢,出生通山,現居咸寧。湖北省作協會員。咸寧市作協第三屆副主席。湖北省第二屆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湖北省第五屆文藝評論研修班學員。散文《台灣行隨想》入選《2010中國散文經典》,《在富水湖搖櫓》收入《中國散文大系》;短篇小説《城際的虹》收入《中國短篇小説年鑒(2013卷)》;短篇小説《游離》獲中國小説學會全國短篇小説大賽三等獎。出版小説集《城際的虹》,散文集《與歲月談心》。獲湖北省《長江叢刊》文學獎、咸寧“香城泉都”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