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IRTV看廣電媒體AI大模型的實踐落地

來源:流媒體網微信公眾平臺 | 2024年08月27日 18:02
流媒體網微信公眾平臺 | 2024年08月27日 18:0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自從2023年開始,AIGC、大模型技術快速崛起,對廣電媒體的內容採集、生産、製作、傳播、分發等各個環節帶來了深刻變革。甚至有言論説,這是至今為止廣電面臨的最大變革。如何加快擁抱新技術,實現從融媒體向智媒體轉型,已經成為當下廣電媒體最重要的課題。

相應地,行業對AI核心技術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在召開的BIRTV2024的大會主題中一個關鍵字就是“強智慧”,同時無論是主題報告會還是各個分論壇演講,以及會展展示中,AI都是被提及最多的詞之一。

那麼如今廣電媒體行業的大模型開發和應用到底進展到了哪一步?AI核心技術又是如何在賦能廣電媒體行業的?

圍繞這些疑問,流媒體網摘錄了BIRTV2024“數據智慧-微服務生態應用論壇”分論壇中一些演講嘉賓的內容,供各方參考。

在此次會議中,新華社、央視網、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流媒體代表企業都進行了相關演講,從中能看出,面對AI發展時代浪潮,媒體行業在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進行探索和實踐。而AI新技術也在真真切切的改變媒體生産傳播環節,為行業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

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架構師蔡昌艷表示,基於新華社可信數據源訓練的媒體行業專屬大模型,新華社打造了“新華全媒體生態雲引擎2.0”,集圖、文、視頻等全媒體智慧創作能力內容于一體,助力泛媒體領域機構更便捷高效創作高質量傳播內容。

例如,在AI寫作方面,支持寫文章、摘要、文案潤色、多語種翻譯、取標題、寫社評、文案潤色等場景。結合聯網能力,可以快速歸集寫作素材、分析數據趨勢,提升文案寫作效果;在AI繪畫方面,無需專業繪畫技能,“文生圖、圖生圖”,即可生成高質量畫作,支持30+創意風格,並且沒有侵權風險......

另外,在AI大模型寫作方面,推出了新華妙筆AI大模型寫作平臺,平臺採用最前沿的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AI深度學習三大技術跨界融合,公文寫作領域集查、寫、審、學一體的在線公文寫作工具,專注為大學生、教師、社區工作者、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等崗位人員,提供公文內容權威供給、公文內容決策輔助、公文內容輔助創作、公文內容AI審核、公文寫作學習指導等多樣化服務,助力知識密集型專業人士效率提升與知識賦能。

對於媒體行業而言,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至關重要,對此新華社還推出新華較真智慧審核平臺,基於人工智慧先進算法的內容安全審校平臺,將新華社90多年的媒體業務經驗進行數據積澱、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外提供技術賦能,針對簡體中文和英文、文本、圖片、音視頻的全媒體內容進行智慧識別、檢校、審核和巡檢。

央視網用戶數據中心總監李義彪則表示,目前通用大模型立場、事實、可控、易用、體例、實時等方面存在不足,不適用媒體行業。這也是主流媒體大模型的能力突破方向。因此央視網在阿裏通義大模型的基礎上,結合主流媒體公開闔理數據、央視網高質量訓練數據、央媒門戶網站/政府網站/主流社交平臺賬號數據,進行大模型再訓練,最終打造出中文主流媒體預訓練大模型。

會議現場李義彪詳細介紹了該大模型在AI繪圖、圖文創作、AI視頻創作等方面的應用情況。其中AI繪圖,支持多種風格文生圖/圖生圖以及超清重繪、風格化藝術字等;圖文創作,支持內容輔助創作、文生圖、智慧審核、選題策劃等,已經賦能AI時政畫報、聯播+多個頻道;AI視頻創作的步驟是先生成視頻策劃創意,然後AI繪圖模塊生成單張圖片,再由靜幀圖片生成多個動態鏡頭視頻,最後對視頻進行超分,提升清晰度,並進行插幀,實現運動連貫視覺效果。

李義彪具體介紹了AI視頻創作應用的《AI我中華》案例,其立足“文旅+賽道”,利用大模型輔助視頻創作全流程,包括前期創意策略、文生圖、圖生視頻、後期剪輯製作,描繪出“中華盛世”。該視頻也引爆全網,並獲得多方好評。

北京廣播電視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兼北京雲有限公司總經理芮浩表示,2024年3月16日北京廣播電視臺成立人工智慧融媒創新實驗室。北京廣播電視臺與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合作,基於北京廣播電視臺百萬小時優質視音頻媒體資産進行數據訓練,共同研製通用型人工智慧基礎大模型,探索“科技+媒體”跨領域合作。同時北京廣播電視臺還推出“1+2+N”工程,即1個智作平臺(模型訓練、智慧算力、數據中樞)、2個重點方向(智慧生成內容、傳播場景AI技術應用)、N個創新應用(輔助辦公場景、大型活動展示、融媒産品製作、精品節目創作、創新營銷手段)。

芮浩講道,北京廣播電視臺AI智作平臺,集成了文生圖、文生視頻、數字人、AI 剪輯、圖像/視頻處理類等應用。芮浩對數字人應用進行了具體介紹,他表示,虛擬數字人正在成為廣電媒體領域創新發展的標配工具,而在行業內,北京廣播電視臺對數字人的探索算是比較早的,並取得積極成果,如時間小妮、基於大模型的智慧數字人分別獲得總局第二屆和第三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大賽數字虛擬人技術應用類一等獎。

此外,芮浩還重點介紹了超級助理賦能業務場景,即以智慧體為基礎的個人超級助理,具體場景如辦公助手、文稿助手、圖片/視頻助理、數據分析助理、運營助理等等。

芮浩最後強調,AI影響下,媒體生産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AI要服務於媒體生産,也要服務於媒體投流,要將AI應用到智慧分發運營和輿情分析上,才能將內容更好的推送給用戶,從而獲得更多的流量和傳播。如,進行傳播力效果分析,多維度機構傳播力評估,新聞傳播路徑分析,智慧生成分析報告;再如,在數據採集後,通過視頻智慧標簽、圖片文本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進行輿情分析等等。

當然除了上述廣電媒體企業,會議現場産業鏈各方業分享了自身在媒體大模型、AI媒體解決方案方面的探索以及對媒體行業的賦能。如中國移動子公司中移系統集成介紹了AIGC媒體大腦專用模型,即專業處理視音頻非結構化數據的融合AI大模型,該大模型包括AIGC智慧創意工場門戶、AI策劃工具、AI寫稿工具、AI生圖、AI視/音頻生成、AI渲然合成等應用。

再如杭州廣電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帶來AI賦能音視頻解決方案,包括AI視頻製作、數字人、AI智慧助手、AI拆條。AI視頻製作支持長視頻一鍵生成、多風格任意選擇、直播自動生産短視頻、指定素材創作;數字人的優勢是擬真度和效率升級迭代快;AI智慧助手具備産品諮詢、文案潤色、文案創作、知識百科能力,未來還將實現自動化創建直播、切換導播畫面、智慧互動、數據分析等能力;AI拆條主要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將長視頻按照人臉拆分合併成特定人臉視頻,提高剪輯效率,能應用到會議直播、體育賽事、宣傳視頻、模特走秀等場景。

此外一些演講嘉賓還針對媒體大模型落地難點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架構師蔡昌艷認為,媒體行業大模型三大難點是內容真實難保障、意識形態不可控、輸出專業性不夠。

杭州廣電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勁松認為AIGC大模型在音視頻領域的行業痛點為:行業適配難,缺乏針對特定領域深度優化,內容生成往往不夠貼合行業需求;數據安全隱憂,大模型數據訓練增加大數據洩露和隱私侵犯風險;成本控制問題,算力成本高昂。

拓爾思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李晶晶表示,行業大模型落地面臨主要問題包括:沒有一個大模型適用於所有場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大模型;大模型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數據和應用;算力有限;所有業務場景都面臨大模型的“黑盒特性”挑戰;人才團隊保障也很重要,需要專業團隊開展業務支持。

另外會議中,多個嘉賓都感慨,AIGC、大模型技術太火了,不跟上就會被淘汰,但是由於AIGC、大模型迭代速度太快,想要跟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可能就錯過風口了。AIGC讓人們感到焦慮,但從各方演講中也能看出,更多的是在焦慮中前進。

編輯: 別一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