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荊州區太湖港小學六(3)班有這樣一位小男孩,瘦瘦高高的個子,清秀的面容,烏黑的大眼睛,長著一頭濃密微卷的黑髮,一笑起來就露出兩排雪白的牙齒。這個非常安靜的小男生,他就是陳聰。陳聰同學成績優秀性格溫和,總是樂於幫助同學。只要同學有不會的題目向他請教,他總是不厭其煩的跟同學講解,直到同學弄清楚為止。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稱他為和藹的小老師。不僅這樣,陳聰同學還特別愛勞動,班上的臟活重活他經常搶著幹,掃地、拖地、擦玻璃、提水、掃廁所,你經常可以看到他幹得大汗淋漓。看到他忙碌、不知疲倦的身影,讓人不禁心生感嘆:多好的孩子!
就是這樣的一個懂事、聽話的小男孩,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陳聰出生於太湖港管理區養殖場三隊的一個貧困家庭。幼年的陳聰生活也算幸福,雖然家境不富裕,但是爸爸媽媽能給他和別人家小孩同樣的愛。陳聰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懷裏撒嬌,爸爸媽媽也能陪伴他成長。三歲前的陳聰,生活充滿了歡笑,可是好景不長。四歲時,一場災難向這個家庭襲來,爸爸患上了精神病。從此,給這個家裏蒙上了一層陰影,給小小的陳聰生活平添了無限的恐懼。俗話説: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爸爸患病後兩年,媽媽也換上了精神病,可憐的陳聰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極不正常的家庭裏。由於家裏喪失了勞動力,沒有了經濟來源,爸爸媽媽患病後無錢醫治,就在家裏又哭又鬧,摔碗、砸鍋、燒衣物、毀傢具農具的事時有發生,嚇得小小的陳聰哇哇大哭。日子就這樣在坎坎坷坷中慢慢地煎熬。沒人做飯,好心的鄰居隔三差五地送來些吃的將就一下;沒有穿的,就穿別人家小孩不要的衣服。在這樣的日子裏,一天一天小陳聰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學會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飯、掃地、洗衣服,同齡孩子不會做的事他會做,同齡孩子不能吃的苦他能吃。
轉眼間陳聰12歲了,每天早晨陳聰早早起床,穿好衣服,整理好床舖,洗漱完後騎車去五里外的小店買幾個饅頭放在桌上,然後就匆匆騎車上學。到了學校還要搶著幫同學打掃教室,搞完勞動,再簡單吃過早飯,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上完四節課後,就在學校吃午餐,午餐是學校資助的,孩子從不挑食,每頓飯都吃得津津有味,碗裏從來不剩一粒飯,一絲菜。看得出來是個懂得生活艱辛的孩子。吃過中飯,難得的一點空閒時間,陳聰趕緊完成上午老師佈置的作業。然後,抽出點時間看看找同學借來的課外書。用他的話説:“享受一下!”中午輕鬆愉快的時光過去了,下午三節課後,陳聰騎著他會“唱歌”的自行車,一路吱吱呀呀回到了家。陳聰這孩子性格特別好,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老爸老媽,我回來了。”然後放下書包準備做飯,洗鍋、淘米、加水,動作嫻熟。電飯鍋開始煮飯了,陳聰可沒功夫閒著,還得做菜,“今天炒黃瓜,可惜水桶裏沒水了,先壓水”,他自言自語的説著。壓水、洗菜、切菜,準備工作做好後,開始炒菜。炒菜可沒有做飯簡單,家裏沒有煤氣灶得用柴禾燒。接下來是生火,陳聰很有經驗,先拾一把軟柴,用火機點著,趕緊再添一大把軟柴,接著把乾枯的小樹枝小心的往灶裏添,火一下子就大起來了。陳聰説這算好的,有時候柴禾不夠乾燥,熏得滿屋都是煙,眼睛都睜不開。火生好了就開始炒菜,用小壺倒一點點油到鍋裏,鍋不是很熱,就趕緊再添一把柴禾,鍋熱了,“啪”菜倒進去,開始翻炒,炒至七成熟放鹽,再炒兩分鐘,出鍋。此時,一頓飯做好了。
給爸爸媽媽每人盛好飯夾好菜,端到爸爸媽媽手上,陳聰才開始吃飯。陳聰説:“飯菜雖簡單,但都是自家種的,經濟實惠又環保。”看著這孩子這麼懂事,爸媽心裏特別欣慰。陳聰一有空還不忘去看看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每次去他都會陪爺爺奶奶説説話,聊聊學校裏的開心事,逗得爺爺奶奶開懷大笑。爺爺奶奶説這個孫子是他倆的“開心果”,逢人便誇孫子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儘管生活在這樣一個貧困與疾病交加的家庭裏,陳聰從未放棄過,他刻苦學習,各科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性格安靜,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做做題。每天忙完家裏的事後,他就開始做作業。他的作業字跡工整,非常認真。經常有同學問他:“陳聰,你每天干這麼多的家務活,累不累啊?”可他卻回答,習慣了就不覺得累了。可私底下他也有傷心的時候,他最擔心的就是爸爸媽媽發病。一旦發病,他就無計可施,只好向爺爺奶奶求助,爺爺奶奶就叫好心人幫忙送往精神病醫院治療。
陳聰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可喜的是,爸爸媽媽現在的病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發病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在家庭災難面前,陳聰自強不息,沒有被困難嚇倒,堅強度過難關,在困難中得到鍛鍊,逐漸成熟長大。不僅如此,陳聰沒有荒廢學業,他説:父母生病期間,他得到了學校、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他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回報母校,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