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個童稚少年,由照顧家人到關心社會老人,書寫著一個愛老敬老的動人故事,他就是潘政,一個12歲的陽光少年。
爺爺的愛
問他與誰最親,回答的是爺爺。
確實,爸爸耕耘在四方講堂上,每天都是上課、備課、批作業,忙自然不用説;媽媽在家做童裝,從早上起床到深夜十一二點,一天的疲勞;奶奶幫著20多名童裝工人做飯,早中晚,總是處在忙碌中。由於父母工作的忙碌,潘政都是與爺爺在一起生活,與爺爺的感情自然是深的。
然而,在潘政6歲時,爺爺中風癱瘓在床。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吃飯、睡覺、呆坐,他再也不能照顧潘政了。
家人都很忙,爺爺手腳又不聽使喚,與爺爺感情深厚的潘政,也承擔著照顧爺爺的責任。每天放學,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爺爺喂水。癱瘓的爺爺像是個小孩,得一勺一勺喂,這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到了晚飯時間,他總第一個吃完,然後一點一點喂給爺爺吃,生怕他餓著肚子。
長時間的照顧,爺孫倆也達成了心領神會的默契。什麼時候渴了,不能動彈、不能説話的爺爺只能通過眼神來表達,潘政往往馬上就能知道爺爺的想法。
在床上躺的時間長了,總會勞累和酸痛。幫助爺爺揉肩按摩,是潘政最喜歡做的事情了。每次給爺爺撓癢癢、擦身子,特別是按摩腳趾時,爺爺總是半閉著眼,一幅很舒服的樣子。
兩年後,爺爺離開了他們。奶奶一下接受不了,哭得眼圈紅紅的,飯也吃不下,幾天下來就瘦了一圈,大家的看著也心疼。為了幫助奶奶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潘政每天晚上都會陪奶奶説話,給奶奶講笑話,聊自己在學校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奶奶也漸漸平靜了許多。
家庭的愛
在家裏,潘政可是一個好的幫手。放學回到家,看著家裏人那麼辛苦,潘政總是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媽媽做童裝,他就幫忙把一天的童裝的紐扣扣好,裝袋,一道工序下來,不僅可以陪忙碌的媽媽聊聊天,還可以讓媽媽早點休息。
20多名童裝工人的飯菜,都由奶奶一個準備,買菜、擇菜、炒菜、收拾,總是忙忙碌碌,潘政總是樂呵呵地幫忙做著,沒有拈輕怕重、怕苦怕臟。
家裏人忙,幫著家裏做家務活自然也落到了潘政頭上。每次雙休日,他總要和爸爸媽媽一起搞衛生,不僅減輕了爸媽的負擔,也增進了一家的感情,一家人其樂融融。
社會的愛
徐龍是潘政的同桌,他三歲喪父,四歲喪母,從小就與奶奶相依為命。因為特殊的家境,徐龍一直感到很自卑。生活自理能力一直不強,經常蓬頭垢面,汗臭熏天,班上的同學都不願理他,排座位也不願和他同桌。潘政卻主動提出與其一起坐,經過兩個星期的了解,潘政慢慢地同情起他來。尤其是見到他總是穿著破舊的衣服時,潘政便從媽媽那裏要來了一些童裝樣品送給他;每次一起吃飯時,總要將自己的一部分飯菜分給他吃。經過一點點的接觸,徐龍也有了較大的改變,性格也慢慢地開朗起來,人也比之前乾淨多了。
在太湖小學,每年都會組織幾次關心老人的活動。在一次活動的中,慰問團隊到學校旁邊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給他們帶去了蛋糕。在吃蛋糕的時候,一個老人由於手腳不靈便,吃蛋糕時總是支配不了自己的手,滿嘴都是奶油。由於老人滿臉鬍子,形象有點邋遢,很多學生都不願接近,別説是幫助老人喂食呢。潘政見到這個,想起了自己的爺爺,毅然走過去,一點一點的喂老人蛋糕,還時不時的替老人擦去嘴角的口水,很用心。
之後,潘政經常會到敬老院去看望這個老人,照顧他,陪他聊天。有時,也會從自己不捨得花的零花錢中,拿點錢給老人帶點吃的,對待他就跟對待自己爺爺一樣。
好的思想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敬老愛老習慣。在潘政展示孝心的行動中,參加“學做小小志願者——尊老愛幼在行動”組織,榮獲“十佳尊老友愛隊員”,便是一路走來最好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