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們不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於是對“孝順”倆字的概念似乎單薄起來,然而説起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1205班的趙秀穎同學,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她在學校成績優秀,團結同學,孝敬長輩,努力把自己的愛心撒播在身邊每一個需要愛的角落。
趙秀穎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學生,課前她能認真做好預習,上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得作業。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同學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不僅如此,她還時時刻刻記著幫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放假期間,她幫村裏的孤寡老人打掃房間,種青菜、捶背。農忙時,她幫照看村裏的留守兒童,孩子們都親熱的叫她“穎姐姐”,大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好幫手”。
可孩子們不知道,他們聲聲呼喚的“穎姐姐”,卻是一個比他們更缺少愛的孩子。
當童年的孩子在盡情享受父母的寵愛時,小秀穎卻失去了母愛---她的母親嫌家裏太窮離家出走了。爸爸為了維持生計外出打工。從此,小小的她就代替爸爸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上小學時,一放學回家,她不僅給爺爺奶奶洗衣做飯,還跟他們一塊到田裏幹活。
上初中後,爺爺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每週六放學後,她都匆匆趕往醫院照顧爺爺。洗衣、喂藥、送飯、端尿、擦身子,這些本是子女做的事情讓這個年僅12歲的孩子做得有板有眼。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是啊,這樣花樣的年紀應該是享受家人呵護的時候,而她不僅得不到,倒反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
當繼母誕下弟弟的時候,父親在外打工,趙秀穎又承擔起照顧後媽坐月子的任務。洗衣、喂牛奶、打熱水,哄孩子,小秀穎久這樣不分晝夜的照顧後媽和剛出生的小弟弟。這些事情在一般的人家是要兩三個大人輪流做的,可她還只是個12歲的孩子!在繼母的孩子無人照顧時,趙秀穎又扮演著父親和母親的雙重角色。喂飯,哄他入睡,替他清洗臟衣物,這些照顧孩子的事情讓這個過早失去母愛的女孩做得無比嫻熟。
趙秀穎就是這樣無怨無悔的踐行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趙秀穎的事跡雖不驚天動地,卻處處讓我們感動。如果感動是一筆財富,那麼,她就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她用自己善良的心靈,用執著的奉獻換取一片晴朗的天空,用滿腔的熱情溫暖了家庭,溫暖了社會。在此真誠地希望他這朵孝順之花越開越艷、越開越美、越開越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