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俗話説“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徐飛同學卻用了八年的時間無怨無悔地、精心地照顧癱瘓母親,打破了這一俗話的傳説,見證了“久病床前有孝子”這一中華傳統美德,把最無私的愛回饋給了母親。
徐飛,16歲,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甘旗卡第三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共青團員,自治區美德少年。3歲那年,母親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病,而且病情愈來愈重,雖然父親帶母親到很多的大醫院四處求醫,但效果並不明顯,在2000年,母親生活已經不能自理,癱瘓在床了。這一年,徐飛8歲。
為了支付母親每個月2000多元的醫藥費,還有家裏的基本開銷,徐飛的父親貸款在鄉下承包了幾畝地,還飼養了幾口豬,所得收入勉強能維持家裏的開銷,為了給母親治病,家裏已經負債纍纍了。因勞動忙碌,父親一個月只能回家兩三次,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生病的妻子。從此照顧媽媽的重擔就落在了徐飛弱小的肩上。
當同齡的孩子正在和母親撒嬌,和同伴遊戲玩耍的時候,徐飛正在學習買菜、洗衣、做飯,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每天放學,徐飛都會到家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些賣菜、賣饅頭的小商販都記住了這個從10歲起就天天獨自買菜、和商販們討價還價的小男孩。剛開始,他們感覺非常好奇,後來了解他家的情況後,都不禁暗暗佩服這個孩子。
徐飛每天早上5點都會準時起床,準備好早飯後,背起媽媽去洗手間,照顧她刷牙、洗臉、梳頭,每次給媽媽梳頭,她都會脫落很多頭髮,徐飛總是把掉下來的頭髮緊緊攥在手裏不讓媽媽發現,因為他擔心媽媽會傷心。一切洗漱完後,他一口一口地喂媽媽吃飯,再把媽媽背到客廳的沙發上,讓她曬曬太陽,叮囑再三後,才背起書包去上學,這樣一來,早飯經常顧不上吃,餓著肚子就去上學了。晚上,重復早晨和中午的事後,就抓緊時間寫作業,寫完作業後還要幫媽媽熬中藥,按摩她因為病痛折磨已經開始變形的手腳,之後,還要準備好第二天的早餐,這些全部忙碌下來,已經很晚了。那時,同齡的孩子早已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酣然進入夢鄉了。
為了不拖累自己年幼的孩子,母親想到了死,她要離開人世,好讓兒子沒有牽掛。細心的徐飛覺察到這一情況後,耐心地勸慰母親:“媽媽,您是我頭頂上的一片天,如果沒有您,我活著就沒有意義。媽媽,您放心吧,如果有來世,我還會做您的兒子。”
每次提到這些,母親都會覺得讓徐飛吃了不少苦,當媽媽的對不起孩子。徐飛説:“看到同齡的夥伴在外面玩耍時,我也很羨慕,但看到媽媽傷心痛苦的淚水時,我感受到,我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一樣,她需要我的照顧。”所以,雖然肩膀弱小,但他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成了父親不在時家裏的“頂梁柱”。徐飛和母親有個約定: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考取一所醫科大學,攻克類風濕這個頑疾,救治像他母親一樣遭受病痛折磨的人。時間一晃,八年過去了,今年他16歲。小徐飛,正徐徐起飛,他迎接著暴風雨的洗禮,振翅翱翔,定會衝向理想的天空。
徐飛在幫媽媽梳頭
徐飛在給媽媽喂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