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鄭碧峰
鄭碧峰,男,17歲,安徽馬鞍山市第22中學學生,共青團員。
鄭碧峰曾經有個完整的家,那時候,父親在北京打工掙錢,母親在家務農種地,然而這一切在3歲那年戛然而止,母親湯運鳳突然患上了大動脈炎,由於當時家庭困難無錢治療,再加上農村人“小病扛、大病拖”的習慣,逐漸導致面部神經癱瘓,肌肉扭曲,十分難看,最後雙目竟然全部失明。在治療無望後,鄭碧峰的父親嫌其醜陋,在北京再也沒有回來過,從此杳無音信。那一年鄭碧峰只有7歲,父親走後,母子倆失去了家庭支柱和全部經濟來源,全家僅剩的只有那幾間破敗不堪的農村老房子。
7歲,在別人看來,還是在父母的懷抱裏撒嬌的年紀,鄭碧峰卻要照顧雙目失明的母親,承擔起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擔,早早地成為家裏的“頂梁柱”。在母親的教導下,年幼的鄭碧峰很早就學會了洗衣服、做飯、挑水、種菜。7歲,別的孩子除了玩耍,也許什麼都不會,但鄭碧峰已經什麼事都會做了。
8歲那年,鄭碧峰進入了離家5里遠的鮑莊小學上學。也許是生活的困苦艱辛,也許是家庭的無依無靠,讓年幼的鄭碧峰變得懂事、刻苦和上進。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直到六年級畢業,他的成績年年在學校排名第一,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升入謝集中學。
然而,即使上學,照顧母親、打理家務、洗衣做飯這些日常生活的擔子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鄭碧峰,不僅是因為爺爺奶奶的過世,無人能幫,更是因為對母親的時刻牽掛。那時候,鄭碧峰每天早上最先起床,燒好早飯,攙扶媽媽起床洗漱吃飯,洗過碗和衣服後,再去上學;中午他還要騎上20分鐘的自行車趕回家做飯;下午放學後也是如此。只有等到晚上,給媽媽燒好洗腳水,等她泡完腳上床後,他才抽空學習,完成自己的作業。生活對於鄭碧峰來説,就是照顧媽媽和上學,徘徊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繁重的家務和學業,對這個10來歲的孩子來説,其艱辛可想而知。
鄭碧峰自強自立、照顧母親的事跡也深深感動了村子周邊的群眾和學校的師生。升入謝集中學後,學校每年都為他申請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並免除其書本、基礎訓練等所有繳費,老師、同學們還兩次自發為其捐款6000多元。他的班主任老師晏清,像姐姐一樣關心他,除了從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中拿出400元捐款外,每學期開學都買來各科輔導資料送給他。為了幫助他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校長趙書奇還經常找來世界名著、偉人傳記以及黨史送給他看,讓他從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也許是經歷了太多的風雨,進入初中之後的鄭碧峰更加懂事,更會感恩。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始終在160多人的年級中保持前五名的好成績,而且班長一職也幹得風風火火。他要永遠與母親相依相靠,還要好好學習,努力成才,回報社會。
十年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的艱辛不但沒有將他摧垮,反而使其變得成熟、堅強。繁重、勞累的家務也絲毫沒有影響他來之不易的學業,在校讀書他異常勤奮刻苦,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如今,考上高中的他又背著母親從含山縣農村來到市區。他説:“母親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將來還要背著母親去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