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喂,你是譚醫生吧!我是羅國雄,我的小孩發高燒,請你過來看一看!”“好!我馬上到!”“喂,譚醫生,我媽媽今天上吐下瀉,請你幫她治一治!”“好,我儘快趕來!”放下電話,一個50多歲的漢子跨上摩托,背上醫藥箱朝村民家風馳電掣駛去。村民們説“我們的120又出動了”。這位漢子就是石灣鎮坪源村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譚象麟,因為他經常騎摩托出診,免費接送患者,被村民戲稱為“坪源村的120”。也的確,譚象麟從醫以來,風裏來,雨裏去,近15年,摩托車就騎壞了6台,全心全意為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務,村民們説:“譚醫生是我們的健康保護神!”
一、刻苦求學,醫療技術不斷提高
1972年10月,初中畢業的譚象麟經過短期培訓,擔任坪源村鄉村醫生,在為村民看病行醫的過程中,他感到自己醫學知識與村民對看病求醫的要求相差甚遠。於是,他想方設法買來大量的醫學書籍,充實自己。他自學了中專醫學類的全部教材。20多年來,他堅持訂閱《中國鄉村醫生》、《中國肛腸病學》、《中國急救醫學》、《實用醫學》、《大眾衛生報》等11種報刊雜誌,多年來,購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用於自學。除了一邊行醫一邊自學外,他還多次自費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培訓,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與實際操作水平。1987年10月自費赴山東肛腸醫師學習班學習,1997年11月,參加中國中醫研究院針刀醫學培訓班學習針刀醫學,2004年5月,到北京學習疼痛新注射療法及注射刀療法。2003年,他得知省裏舉辦鄉村醫生醫學學歷教育,當時他年齡已過規定的最高年限,他找學校,找市衛生局,他的求學精神感動了老師,感動了領導,破例批准他報名參加學習,2006年6月取得中專畢業證書。刻苦的學習,不僅豐富了自己的醫學理論知識,更提高了他為患者服務的實際操作水平。他撰寫的《內痔套扎加藥注射療法初探》論文在1996年第10期《中國臨床醫學百科論壇》上發表。《中國鄉村醫生雜誌》1996年第12期發表了他的《淺談肛裂與性激素的因果關係》論文,並獲優秀論文獎。1999年5月他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國際針刀醫學學術交流會,他撰寫的論文“小針刀對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治療體會”被收入大會論文集。各種實用技術培訓,他結合理論知識,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為廣大患者解除痛苦,受到附近鄉鎮群眾的交口讚譽。他的“內痔加藥液注射法”成功解決了內痔套扎脫落復發的弊端,提高了內痔的治愈率,解決了周邊2000余群眾的痛苦。他的徒手操作指擴肛術加藥物注射治療肛裂,方法簡便,治愈率95%以上,且費用低廉,已治愈500多例。針對農村居民勞動強度大,易患腰、腿、關節痛、肩周炎等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的狀況,他外出求學,潛心探索,學習針刀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這類患者的痛苦。鄰村株洲縣黃龍鎮杉橋六組一李姓患者因腰椎間盤突出,生活極不方便,到大醫院花了幾千元錢未見好轉,輾轉找到譚醫生,譚象麟運用學到的新注射療法及注射刀療法,一個療程(兩周)下來,該患者即活動自如,花費不到500元。他逢人便誇:譚醫生醫術神奇,了不起!
二、履行職責,為村民健康竭誠服務
坪源村距石灣鎮有10多公里,2000年以前,村民外出主要靠步行,交通極不方便。作為鄉村醫生的譚象麟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全面履行鄉村醫生的職責,既為村民看病求醫提供便利,又能為大家提供全面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除四害、查鉤蟲、防瘧疾、婦幼保健、兒童基礎免疫,衛生院有什麼要求,他都能如數如質完成。各種報表按時報送。計劃免疫工作能全部到位,他所在村的“五苗”全程接種率在99%以上,能及時把黨關於衛生工作的惠民政策宣傳到各家各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後,他積極宣傳,利用優勢做發動工作,他所在村的農民參合率達到98%以上。對於疑似結核病病人,他細心觀察並及時轉診、全程跟蹤。近幾年的 “非典”、“ 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發性傳染病防治,他都能按要求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近年來我縣全面開展居民健康檔案建檔工作,領會精神後,他積極行動,配合鄉鎮衛生院做好建檔管理等工作,為獲取有關信息,白天找不到人,他晚上找,村裏找不到,他想方設法電話找,直到找到本人核實信息為止。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檢查中,他所在村的居民建檔率最高,信息準確率達99%。
他的工作熱情、高度負責的精神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深得當地群眾的愛戴,多次被縣衛生局評為全縣“優秀鄉村醫生”。2012年還獲得“衡陽市優秀鄉村醫生”榮譽稱號。
三、全心全意,待病人就象自己的親人
譚象麟同志18歲從醫,由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演變成了一位兩鬢泛白的花甲老人,迄今已在鄉村醫生崗位上從業41年,接診病人據不完全統計在15萬人以上,他不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一視同仁,他説:“病人就是我的親人,病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作為醫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病人的康復”。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2000年的寒冬深夜,譚醫生接到一緊急電話,一譚姓夫婦煤氣中毒,人事不省。他二話不説,翻滾起床,背上急救箱,跨上摩托急馳而去,因下雨路滑,爬山時摩托翻倒壓在身上,時間就是生命,他顧不上了疼痛,以最快速度趕到患者家裏,迅速採取措施搶救,直到天亮待夫婦醒來他才回家。
源頭村10組一黃姓婦女,因患子癌晚期致大便秘結,痛苦不堪,導瀉洗腸均不見效。譚醫生硬是用手幫她從肛門裏把大便一點點摳出來。她的子女感動萬分地説:“我們做兒女都不願做的事你做了。”譚醫生淡然地説:“我不只一次這樣做,解除病人的痛苦就是我的職責!”
改革開放以來,他有許多親朋好友在外面發展發了財,勸他外出經商,他不為所動,有的朋友看中他的醫術,高薪聘請他坐堂行醫,他婉言謝絕。他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深圳發展,已是有房有車一族,要接他去深圳享清福!他説“我的根在坪源,外出生活不習慣”。他滿含深情地説:有一次我去兒子工作的地方看看,鄉親們知道了來送我,一位老婆婆拿著我的手説,譚醫生你要早點回來呀!鄉親們的健康離不開你呀!面對鄉親們的期望,我怎忍心離開他們呢!
譚象麟醫生用他的真誠和他的熱心服務贏得了鄉親們的愛戴和依賴,他就像一頭老黃牛一樣默默地、孜孜不倦地在衛生工作的最基層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畢生所學,用自己博大的胸襟詮釋著一位鄉村醫生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