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鄉村醫生聚合頁

“背篼村醫”李朝安 呵護山民健康33年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09日 15: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篼村醫”李朝安

背著藥箱、電筒、雨衣、藥鋤,杵著木棍,從山間羊腸小道上匆匆走過,問診于散居在層巒疊嶂的山民間,這就是通江縣長坪鄉土墻坪村66歲的“背篼村醫”李朝安的工作速寫。

從1980年李朝安當上鄉村醫生起,他就在山間小道上穿行了33年。33年來,他接手的孕産婦、新生兒沒有出現一例重大事故甚至死亡;33年來,他負責的長坪鄉土墻坪村、春溪溝村的病人從沒因搶救不及時而病逝;33年來,他讓土墻坪村、春溪溝村及周圍村社2000多人的居民健康檔案、流行疾病預防宣傳、婦幼保健、兒童預防接種等實現了全覆蓋。

痛失愛女,決心學醫治病救人

5月的巴山綠意盎然,崎嶇的山間小道在山澗、密林、怪石間蜿蜒盤旋,若隱若現;大通江河、沙溪河咆哮著從山腳下揚長而去,將土墻坪村、春溪溝村等緊緊鎖進莽莽群山。

“開門就是坡,東西全靠背,害病只好拖。”這是2003年前村民們的真實寫照。那時,村民們賣山貨、買日用品只有翻越海1600多米的池坪山,步行5個多小時後,在崩口塘坐船渡過大通江河到達最近的鐵溪鎮,如遇山洪爆發或冰雪普降,就無法出行。由於出行困難,村民們窮得叮噹響,醫生們都不願意來村裏行醫,村民們生瘡害病就只能聽天由命。

“過去缺醫少藥,村民生了重病只有等死,岩洞裏都放滿了裝小孩死屍的木匣子。”李朝安回憶當年的情境,仍唏噓不已。更讓他痛心的是,他二女兒、三女兒也不幸患上麻疹、肺炎,但家裏太窮、村裏又缺醫少藥,兩個女兒終因救治不力分別在6歲、3歲時夭逝。悲痛欲絕的李朝安決心學醫,“再也不能讓村民重演我這樣的悲劇了”。
從此,有初中文化的李朝安晚上在油燈下苦讀,冷了就在火塘邊烤一下,餓了就喝幾口冷水,睏了到院子裏走幾步;白天一邊幹農活一邊背藥方、藥性;農閒時,李朝安就到鐵溪鎮、沙溪鎮、永安鎮、通江縣城等地訪名醫、買醫書、求方劑、採中藥。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的一天,妻子伏英美又燒又吐,李朝安試著為她開處方抓藥治病,喝了兩頓中藥,妻子病好了。消息一傳開,周圍2000多名村民就像自己的病好了一樣高興,來找李朝安治病的村民慢慢多起來。

時光荏苒,通過兩年多的刻苦自學,李朝安的醫藥知識、看病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對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症,李朝安還不能完全治好,面對病人略帶失望的眼神,李朝安內心很是愧疚。1979年,李朝安自費到鐵溪鎮醫院、通江縣衛校系統學習中西藥知識,順利拿到鄉村醫生的資格證,並在鄉村醫生考試中名列全縣第二名。

貸款買藥,醫藥欠費十多萬不催收

1980年,李朝安放棄了到鐵溪鎮醫院和原新文鄉衛生院當醫生的機會,回到土墻坪村、春溪溝村行醫。剛當上鄉村醫生李朝安就遇上了難題:沒有診斷室、藥品。李朝安找妻子商量,把自家兩間房騰出半間做診斷室,還可讓病人24小時隨來隨看、隨叫隨到;貸款500元到醫藥公司採購中西藥,保證村民隨時能買到藥。

那時,山裏人家一年的純收入還不到100元,村民們經常因拿不出錢而不敢看病。李朝安就立下一個規矩:出診、門診、針灸、注射全免費,孤寡老人全免費,藥品零利潤,醫藥費啥時候有啥時候拿。

對這一優惠“政策”,春溪溝村陳文和記憶深刻:19年前,他兒媳婦生小孩,接生、打針、預防保健……李朝安整整忙了一上午,陳文和心裏卻直打鼓——有的醫生僅接生這一項就要收300元,算賬結束,李朝安只收28元並主動記在賬上,“手頭寬裕了才還”。直到去年,陳文和才把當年欠下的28元還上。

1983年,藥品全“賣”出去了,但回收的錢卻沒幾個。李朝安決定再貸款500元,讓父親在向陽觀山上種香菇木耳、燒杠炭,7年間賺取的3萬多元全部用於購買藥品、器材,但家裏那頂爛了又補、補了又爛的蚊帳卻沒錢換,雖然女兒每年夏天臉上都會留下一個個蚊叮後的傷疤。

2002年的一天下午,李朝安去白虎頭看望患有治糖尿病的錢賢堂,路過景伏林家時見屋內煙霧繚繞,床前還有燃燒的紙錢,他母親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原來,景伏林母親患有慢性胃病,吃了幾副李朝安開的中藥後稍有好轉,但因服用了幾天阿托品老人出現了幻覺,感覺眼前有鬼晃來晃去,嚇得家人坐臥不安,景伏林因醫藥費欠了幾次而不好再請李朝安來診治,就請巫師來燒錢驅鬼,兩天后鬼沒趕走,母親的病卻還原了。得知情況後,李朝安數落起景伏林,“沒錢可以欠起,我又沒催你,有病不治卻信封建,老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咋辦”?然後走到床前告訴老人再吃一副藥就能把鬼趕走。一天后,老人眼前的“鬼”果然消失,從此景伏林逢人便説,“我再也不相信有鬼了,有病找李醫生才是道理。”

33年來,李朝安診治患者20萬多人次,欠費10多萬元,至今還有1.5萬餘元沒有收回,但李朝安從沒向誰催要過。

27個背篼,“背”出2000多山民的健康

 “池坪山,離天只有三丈三,下山如滾岩,脖子望斷才見巔。”2003年前,從蹦口塘經池坪山到家50多裏山路是村民們到鐵溪鎮、通江縣城的唯一通道,也是李朝安取藥的必經之路。“九道拐”、“老鷹嘴”、“燕子口”等路段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澗,每過一次都可能與死神打個照面。為了節省勞力錢,每次取藥李朝安就和妻子用背篼背,夫妻倆鑽密林、涉山澗、手腳並用攀懸崖、拽著藤條或小樹走羊腸小道,翻池坪山時就像過“鬼門關”,餓了吃口乾糧、渴了喝口泉水、累了打一杵……5個多小時的負重前行,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腿腳也不停地打顫,回到家常常是半夜,夫妻倆累得和衣而眠,連晚飯都懶得吃。

從第一次背藥那天起,背篼在李朝安的肩上就從沒閒過。早上背一背篼藥品到病人家探視、換藥,順便給家畜看看病,晚上背回一背篼沿途採下的中藥材;下山購藥品時,村民們託付變賣幾十個雞蛋、幾隻雞鴨,順便捎回幾包鹽巴、種子或十幾斤化肥;有危重險急時,背上病人,一口氣送到醫院。這一背就是33年。

“我這條命可是李醫生給‘背’回來的!”5月23日,78歲的土墻坪村雙目失明的五保老人李朝華講述了今年3月7日的“險情”:那天傍晚,他鼻血直流,李朝安處理後仍不見好轉,他也因失血而昏迷。李朝安連忙用背篼背起他快步向長坪鄉衛生院走去,並打電話叫村支部書記吳建開車來接。身材單薄的李朝安背著120多斤的老人十分吃力,但他一刻也不敢停,不到十分鐘就背到了下坪裏,坐上車送進醫院救治,幾分鐘後,李朝華甦醒過來。

“現在,最多兩天李醫生就要來給我測血壓、送降壓藥,還不收我的錢。”李朝華很是感激。

2003年,長坪鄉打通了土墻坪村、春溪溝村通往外界的道路,但路面佈滿大坑小洞,雨天一泡湯、晴天塵土揚,車輛很難通行,李朝安的背篼還閒不下來。

04年6月20日淩晨1點過,羅芝香順利産下小孩,但胎盤沒有出來,李朝安診治後仍不見效果,羅芝香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李朝安便和她丈夫王平用背篼輪流把她背往原新文鄉衛生院搶救,淩晨5點才脫離險情,醫生讓李朝安在醫院睡一會兒,可他怕回家晚了,“有幾個病人要來檢查,不能拖延時間影響病情”遂連夜回家。當他走到碑坡裏時,因疲勞過度昏倒在路旁,天亮透了才甦醒過來。

上了年紀的李朝安有時背不動病人了,但他還是用背篼背藥,“走路平穩,不會把藥碰壞”。行醫33年,李朝安的足跡遍佈土墻坪村、春溪溝村及周圍50余平方公里的村社,走爛17雙水鞋、背爛27個背篼、用壞3個藥箱,但33年來,該地區沒有爆發一次流行病,2000多名村民、幾千頭家畜患病都能及時治療,衛生防疫、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實現了全覆蓋。

選擇堅守,丟不下樸實的村民

三間低矮的瓦房昏暗狹小的廚房,古樸笨重的傢具,簡單樸素的衣物……33年來,李朝安在清貧中堅守;一份份健康檔案,一本本新農合登記簿,一張張預約登記卡,一幅幅流行病宣傳標語……李朝安在堅守中寫滿真誠。

看到有的醫生富得流油,李朝安也曾想到外面開家藥店,賺些錢改善一下家境,但一想到樸實的村民、回憶起從前缺醫少藥時的悽慘,李朝安就打消了這樣的念頭,“醫生是治病救人的,不是發財致富的。”

樸實的村民也用行動表達著對李醫生的尊敬。農忙時,每天都有七八個村民幫他栽秧收谷,有時還不吃他家的飯;農閒時,背一捆幹塊子柴送到家,給他妻子做飯用;年底殺年豬時,都要請他吃庖湯,再執拗地送一塊臀尖肉;路過房前屋後時,村民們總要給他塞幾個熱乎乎的荷包蛋。

2005年6月,在深圳工作的兒子請李朝安去小住幾月,含飴弄孫。到深圳後,李朝安每天都要打電話回家詢問幾個病號的情況,但從第十一天起連續七天家裏的電話都打不通,他很是著急,第十八天電話通後,妻子告訴他老家下了七天雨、電停了、病人的藥也吃完了。 “病人沒醫沒藥咋辦?如果出現了流行病誰報告、哪個來防治?”李朝安立即吩咐兒子買飛機票,第二天就趕回了土墻坪村。從此,當女兒、兒子再請他去休養時,李朝安都因丟不下村民,婉言回絕了。

李朝安漸漸老了,每天奔走在羊腸小道上讓他感到有些吃不消,但外面的醫生不願意走進大山,李朝安只好在他的“責任田”裏尋找接班人,“山裏一刻也不能沒醫生”。經過多年的培養,冉光信、李建英等4人已學有所成,現在,春溪溝村、下坪裏的醫療衛生就主要由他們負責。“如果我實在走不動了,他們就能幫我照顧好這裡的村民”。李朝安欣慰的説。王興元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背篼 村醫 的新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