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陽升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恩陽鎮兩路村衛生站站長,醫師,雖身殘,卻志堅。他為周圍的鄉親們做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他用一顆真誠的心服務於社會,贏得了村民的稱讚和好評。
三歲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兒麻痹後遺症。16歲高中畢業後,便拜同鄉著名老醫生學醫,同時為本村及周邊的群眾服務。1988年參加中國農村智力開發函授學院醫療衛生係函授兩年,獲得大專文憑,並通過全省鄉村醫生中專水平基礎專業考試,獲得鄉村醫生資格。1989年又回到巴中衛校進修兩年,1999年經市衛生初評委考試獲醫師職稱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1991年起擔任兩路村衛生站站長。
兩路村全村1500多人,青壯年常年外出打工,村裏有許多留守老人和兒童,李陽升經常帶著二三十斤的藥箱,杵著拐杖到村民家中看病。
2003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天空飄著雨花,冰涼刺骨。本村三組75歲高齡的羅少清突發美尼爾氏綜合症,暈倒在家,而他家中僅一兒媳在家,由鄰居帶信叫李陽升出診。他立即帶齊應備的藥品和器械、打著雨傘、杵著拐杖,艱難地行走在泥濘的山路上,跌倒了,爬起來又走;摔痛了,揉一下再前行,到達生病老人的家時,天已經全黑了。他顧不得抖掉身上的雨水,抹去渾身的污泥,按摩疼痛的手腳,馬上便給老人治病、輸液,打完點滴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
2007年夏天,李陽升受患者親友請求,到離家較遠的萬安鄉出診。病人家裏很特殊,只有兩位老人,女主人60多歲,背駝得成九十度的直角;男主人70多歲,中風癱瘓在床。兩位老人沒有生育,認養過一男孩,但孩子長大後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如今已不知去向。兩位老人只能相依為命,全靠政府和好心人的資助艱難度日。他很細心的為病人診脈、檢查,開了藥,並幫其服下。看到老人家的生活非常艱難,臨走時他不但沒有收醫藥費,還留下一些藥和藥方,以便以後能繼續治療。回走時,蹣跚的老人十分感動,執意要將自家喂養的土雞塞給他,卻被他婉言拒絕了。
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既是一個醫生所具備的醫德,更是他與生俱來的品格。下山的路更是難走,李陽升杵著拐杖慢慢地移動腳步,摔倒是常事,腳掌起了泡,夾窩繭又疼,出診回家後兩天沒法行走,但回想救了人,他心裏苦又甜。妻子又是心疼地為他涂藥換衣服,又是埋怨,當妻子聽了他對病人家境的描述後,又鼓動下次去時給病人帶點臘菜,多送些藥品……
這些年來類似于上述情況的出診已很多次了,近的本鄉本土,遠的南江、通江、平昌,甚至有遠在海南的病人。海南的一位老闆腦出血癱瘓,聽四川巴中老鄉説,李陽升對此類病有研究,專程派人買好飛機票,接他去海口為其治病。在治病過程中,為留住李陽升繼續為他治病,老闆許諾高工資回報,並拿錢買票,叫他觀看世界名模的表演。但是想到家鄉還有正在醫治的病人,李陽升拒絕高薪,放棄觀看名模。7天后,他再次回到了家鄉,因為老家還有他牽掛的10多個正需換藥的病人。
另外,他還定期入戶,面對面地用活生生的實例向村民宣講搞預防接種和參加合作醫療的重要意義,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曝曬,他都堅持入戶接種,宣講參保,為村民免費健康體檢,這些工作從不疏漏。正是他把這些工作當成了神聖的使命,才換來了本村兒童一類疫苗及時接種率100%,新農合參保率98%,體檢及建檔率95%。
由於常年大量時間出診,長期在山路行走,他的拐杖每年都要修理5次,換5次底座。他的拐杖很特別,在拐杖的底座,他加了一個東西,一個用小刀刻畫得凹凸不平的塑膠墊子,這樣的好處是走起路來可以防滑,也不會“吱吱”作響。這是他專門到修自行車的地方找的。但因為長時間走路,這個塑膠墊子磨平了又刻,週而复始,一年至少要換5個塑膠墊子。
李陽升常説,搞這個行業,就要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一個藥箱、一把雨傘、一副拐杖,李陽升在山村醫療衛生事業上,一幹就是29年。他雖然殘疾,工作雖然艱辛,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真情詮釋人生,換來了人民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
1991年,李陽升因身殘志堅被選為巴中縣第一屆殘疾人聯合會代表,並被推選為殘聯主席團成員。
2008年,李陽升榮獲恩陽鎮新農合“先進個人”稱號。
2011,2012年,在醫改、公共衛生工作綜合考評中,李陽升分獲恩陽鎮第二名,第一名。
2013年,李陽升被評為巴中市“最美巴山健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