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兆,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武墩鎮嚴集村人,我對他的感動來自於他雖然81歲卻依然從事著鄉村醫生的職業,也來自於他有自己溫暖的家不住反而選擇住在村衛生室一旁的簡陋小瓦房裏,堅持24小時為村民看病,更來自於他身患癌症卻依然心繫百姓,一心為人民看病的無私無畏的精神。
這位老村醫在這窮鄉僻壤行醫一待就是50年,而且還將繼續,他所信奉和他所堅持的,註定他的一生必將奉獻給這裡,奉獻給他所熱愛的醫生職業,也奉獻給他一生為之服務的村民們。
1932年出生的朱立兆,在13歲的時候他所念的私塾停辦,輟學後就隨著父親在一家澡堂裏做雜工。因為熱愛學習,朱立兆在澡堂裏被一位老中醫看中,從此改變了命運,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刻苦,天生聰穎的他習得一手良好的醫術,加之善良的為人,朱立兆很快在業內小有名氣,並被聘請為清江市(現淮安市)長東街醫院擔任院長。
1962年7月,30歲的朱立兆響應國家精簡政策被下放到當時的武墩公社嚴集大隊衛生室。然而貧窮落後的農村生活條件並沒有泯滅他服務人民的一顆心,他靠著過硬的醫術和優秀的品格,又被淳樸的鄉民們推舉為村衛生室室長,從此他就紮根在了這片深情的土地上,辛勤地服務著這一方百姓。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他多次放棄市區大醫院的邀請,退休後仍堅持在村衛生室從醫,執著地堅守著為村民服務的信念。
朱立兆的家離村衛生室不到一百米的距離,本可以下班就直接回家休息的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個人住在離村衛生室只有不到20米遠的一間小瓦房裏,用他的話説,這樣更方便群眾來看病,一喊就到,節省了病人的時間。他還説,我幸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方便病人,把他們病早點治好,我就開心了。
自從朱立兆搬到小瓦房裏已有十個年頭了,在這十年的時間裏,朱立兆幾乎是24小時候診,白天在衛生室,晚上就在小屋裏。只要病人一喊,馬上就到是朋友對朱立兆的最大的印象。深夜就診,剛睡下就有村民敲門看病,熟睡中被人叫醒看病都是家常便飯,然而朱立兆他喜歡,他熱愛這樣的生活,因為他熱愛他所從事的事業。
因為信任,更因為他醫術的高明,方圓百里的人們都會慕名而來,尋求他的幫助,他所就診的辦公室挂滿的錦旗就是對他的業務水平和人格魅力最好的例證。他還及時搶救了好幾位村裏突發腦溢血的村民,使得他們得以生存至現在。
現任全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的丈夫華生,就曾在隨母親下放在這裡的時候,在朱立兆這看過病,現在時常不忘回來探望這位醫治過自己的老村醫,還出資建立了現在的村衛生室。
人們喜歡他,不僅僅是他的醫術,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他常説,來我這裡看病,沒錢也行,我只管看病,沒錢我來代替支付,等有了再還,沒有不還也行。他每年墊付和免掉的醫療費用就達3萬餘元。
無私的朱立兆還心繫村務,心繫村民的生活。他經常出錢給村裏興建道路、水利等等,他還資助貧困村民,資助他們的小孩上學,現在就每月供村裏的一名大學生上學,直到他讀完大學。村裏的五保戶,殘障人士,都是他關心的對象。他曾説過,只要我在,村裏就不會有人沒飯吃,沒衣服穿,沒地方住。
2003年,朱立兆被查出患有食道癌,醫生當時就讓他住院,他卻説還有病人等他回去做疝氣手術,最終脾氣執拗的他還是回到村衛生室給病人做完了手術後,才回到醫院看自己的病。手術後出院僅僅四天,他就來到村衛生室開始為村民看病。
他的夫人常説,他的精神不知道從哪來的,整天見不到人,除非去村衛生室,中午喊吃飯,一等就是等到2點,晚上幾乎要在村衛生室待到8,9點才會回小瓦房裏,有村民來了,就繼續接診。
就這樣,這位老村醫,這麼平凡而又偉大的在這個小村子裏,默默無聞行醫50載,並且在今後,依然散發著自己的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