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鄉村醫生聚合頁

我所認識的佤族村醫——肖進

發佈時間: 2012年12月27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佤族村醫肖進的藥箱,邊角已經磨損,上面的紅十字的顏色也變淺了,其實前幾年到昆明參加培訓時發了一個新的鋁合金的藥箱,比這個舊的亮堂也漂亮,可是肖醫生一是捨不得用新的,二是也捨不得扔舊的, 這個藥箱伴隨他快有30年了,是他背的第二個藥箱……
    我是到滄源旅遊認識的肖醫生,兩年去了四次,每次去住在肖醫生家,親眼看到他的工作,為他的平凡而感動,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拿幾十塊錢也好,拿幾百塊錢也好,他都是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工作,幾百人的佤族村寨,一個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只參加過半年醫療培訓的村醫,三十年來卻從未出過一起醫療事故,醫患關係相處如同家人。
    肖醫生所在的這個村叫翁丁村,是中國佤族僅存的一個原始部落,有100戶人家,人口500多, 這裡離動角鄉有大約20公里,肖醫生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實際他的門診時間是隨叫隨到),沒有人檢查他也沒有人監督他, 他的家的堂屋就是接待患者的醫務室。
每天早上,天剛剛亮, 從木板墻的縫隙裏透進第一縷細細的晨光開始,妻子田依塊先起床,劃著火柴點燃在堂屋裏悶著的火塘,放上燒得黑黑的水壺,此時病人就開始來了,依塊馬上叫起肖醫生,開始了他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
    肖醫生是1983年由村委會提出的準備培養候選人,由鄉衛生院考核選定。那一年他23歲,他參加了六個月的鄉村醫生培訓班,接著在鄉衛生院實習三個月,這 一幹就是30年。每一天,他的家就像醫院一樣,病人絡繹不絕,經常是來家裏的病人還輸著液,讓他的妻子或者孩子或者病人的家屬看護著, 他又要背著藥箱上門送醫, 不管幾點,家屬一來叫,他和妻子説一聲,背上藥箱,打著手電筒就出門了。他的每一頓飯幾乎都要被打斷,常常是剛端上飯碗來了病人,他擱下飯碗聽病人説了病情,打開藥箱,或給病人拿藥,或做皮試,或輸液,有時病人來了,肖醫生正好去病人家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就給端上茶,甚至端上飯,遞上煙,陪著病人或者家屬聊天等候。有時還幫忙取藥,拔輸液針頭,看樣子她們都早已是助理護士了。女兒的床在堂屋火塘邊,幾乎每晚都被輸液的病人佔著,女兒悃了,不得不先到裏間父母的床上睡,等病人輸完了液走了,媽媽再把女兒叫出來睡,有時肖醫生去出診,妻子依塊就幫忙看護著在家輸液的病人,快半夜了,坐在床前悃得直打哈欠,眼睛都睜不開,但是從沒有聽見妻子和女兒發怨言,雖説她們平時説佤語,但是從她們臉上也看得出,對於她們這一切早已司空見慣,肖醫生的工作是他們全家的事。
    我問肖醫生累嗎?他總是淡淡地微笑著回答“習慣啦”!他説,我們農村看病是不分時間的,原來村裏曾經在村公所設了醫務室,但是村民嫌遠覺得不方便,後來他索性把門診設在家裏,村民們覺得方便多了,一般常見病都是到家裏來看,大病就去鄉里或者縣裏。
    肖醫生最初工作時的工資是33元,一直到1992年增為100元,後來是500元,另外有130元是公共衛生費以及處方費,630元的工資報酬一直拿到2011年,今年終於有了新的政策,他現在每月可以拿到1030元。他今年已經52歲了,鄉衛生院的院長説準備為肖醫生找一個助手或接班人,物色了幾年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村裏的年輕人不願意幹這個工作,又辛苦收入又低,又忙又累責任還大,遠遠不如出外打工。在外面找就更是找不到,肖醫生如果身體好也會一直幹下去,可是他還能幹多少年呢?

 

責任編輯:卓越

熱詞:

  • 最美
  • 鄉村
  • 醫生
  • 肖進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