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鄉村醫生,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在從醫的隊伍中是最為基層,最為貼近百姓的職業,在全國範圍內,從事鄉村醫生職業的數以萬計,或許我接下來將以文字講述的故事沒那麼驚天動地,也或許我講的主人公沒有太大的突出表現,但我所要講述的她,卻是最真實的,有著屬於她自己的那份堅持和對鄉村醫生這份職業的熱愛。
我是故事主人公的兒子,我將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我母親的故事。
耿鳳英
母親名叫耿鳳英,現年五十七歲,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人,母親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那時家裏很窮,姥姥姥爺都是本分的農民,一家七口全靠姥爺幹活掙得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計。母親從小就勤勞愛學,剛剛懂事的她就和哥哥姐姐們一起下地幹活,幫家裏減輕壓力。本該天真爛漫的孩提時代,母親卻就這樣在艱苦的歲月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青年時代日子依舊清貧,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母親自己找到公社裏負責招收醫生學員的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只有村支書、村長之類有身份的人的兒女才可以去學醫,母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可想而知當時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可是母親硬是憑著自己的執著和那份倔強,最終獲得了一個學醫的機會。至此母親踏上了影響她一生的鄉村醫生的道路。
耿鳳英
1980年,母親在浚縣衛校畢業,在不足10平米的平房內,母親架起了2塊木板,加上屋裏的一把木桌,一個藥箱,就這樣,母親的診所開業了。由於父親常年在青海當兵,母親只好一個人照顧體弱多病的爺爺和奶奶,我在1983年寒冷的冬天來到了這個世界,對於當時貧困的家庭來講母親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自己有了個大胖小子,難過的是本來就不富裕的家裏又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我。那段日子對於母親來説是一生中最難過的,一邊行醫掙錢,一邊照顧老人,一邊還要拉扯著我。現在回想起以前,母親時常感慨,而我卻對母親的那份堅強與勇敢感到無比的敬佩,被她那在困境中所具有的堅韌意志所折服。
診所雖然簡陋,母親卻視她如珍寶,從我記事起,我印象中母親每天都要把那幾塊木板擦了又擦,把桌子和藥箱抹了又抹。每天母親都會如數家珍的把房子中的藥品細數幾遍。剛開始,村子裏的人對母親的醫術不了解,加上家徒四壁的家境,很多人都不找母親看病。母親沒有怨言,依舊看書學習,依舊堅持診所每天早開門晚關門。時間一天天過去,大家慢慢了解了母親的為人,看到了母親的醫術和細心的態度,找母親看病的人慢慢多了起來。那時候沒有電話沒有電動車,很多患者往往都是半夜來敲門,夏天還好,每逢冬天,母親總要穿著一層又一層的大衣,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扛起藥箱就走。而我則被母親用繩子連著床幫拴著雙腳,以防止我爬到床下。母親有一次回來看見我就抱著我痛哭,母親説,為了別人的孩子能健康能解除病痛,只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只能用繩子拴著兒子。。。。。。
耿鳳英
記得有一次一個孕婦由於受到了顛簸,産期提前,淩晨四點多鐘喊了母親去接生,母親穿了衣服就往外跑,都快中午了才拖著疲倦的身體回來,後來才知道那個孕婦折騰了很久,關鍵是孩子生下來還不會哭,母親檢查後發現是一口痰卡在喉嚨裏了,孩子隨時都有生病危險,送縣醫院時間又來不及。孩子的家人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母親急中生智,二話不説拿了跟軟管就插進孩子的口中,硬是把那口痰吸出來了。孕婦的家人感恩涕零,後來知道此事的鄉親們也都為母親豎起大拇指。
一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母親讓我跟他一起去外村的一戶人家看病,由於下著大雪,我們每人拄著一根棍子步行前往,我打著手電筒走在母親後面。當走在河堤上時,由於路滑,母親一下子從河堤上滾了下去,我大聲呼喊著救命,聞聲而來的幾個村民把母親救了下來,母親受了傷,本應該回家,可母親倔強的仍然帶我去了那戶人家,把病人看完後才被幾位村民送回了家。我的淚流了一路,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這麼拼命,我那時不懂母親。。。。。。
耿鳳英
日子一天天過去,母親的醫術和醫德受到越來越多鄉親父老的認可,母親也變得越來越忙,時光荏苒,母親的行醫範圍遍及周圍十幾個村莊,母親的足跡踏遍了千家萬戶。被母親醫治好的人不計其數,家裏一年四季都不缺瓜果蔬菜,那都是善良樸實的鄉親們送給母親的。。。。。。
時光如梭,二十幾年過去了,我長大了,已經結婚生子,母親依舊在鄉村醫生的道路上不停的走著,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的條件也逐漸改觀,村民們可以空閒之餘打打麻將,可以出去旅旅遊,到處走一走。而母親沒有什麼愛好,唯一的還是她的職業,空了就看書,忙了就看病。我時常開玩笑的説“媽,你總有一天要退出歷史舞臺的,到時候你啥都不會玩,怎麼辦啊,總得有個第二愛好吧”母親總是笑著説“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死也要死在我的崗位上。”面對母親的回答,我總是淡淡一笑,但我的心裏總是酸酸的。因為我們做子女的,看到母親一天天變老,身體漸漸不如以前,看到母親這樣堅持,我們心裏怎能不辛酸。其實現在家裏不差母親的這點薪水,但是這是她幾十年為之付出的事業,我理解母親的心情。
耿鳳英
母親本人只有高中文化,在艱苦的歲月中,母親閱讀了大量醫學方面的書籍,並考取了行醫資格證和醫師證。隨著新醫療制度的改革,我的老家河南省鶴壁市浚縣被選為改革試點,鄉村醫生由分散行醫改為在標準化衛生室聯合辦公行醫,藥物實行零差價。各種新事物的出現及辦公系統的升級使得近58歲的她目前正在積極學習計算機知識,並在網上下載諸多醫藥、臨床等方面的書籍。母親説,形勢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以前不會計算機,現在學也不晚,每天晚上母親都會坐在電腦邊讓妻子教她如何用電腦,如何打字如何上網查信息。母親説趁著還能跑得動,還能看得清的時候能學多少算多少。她將用自己餘下的幾十年,繼續奮鬥在鄉村醫生的道路上。
妻子和孩子由於母親的原因,一直是個我心中的結。由於母親丟不掉自己的這份職業,而我又遠在長沙工作,所以妻子只能帶著一歲多的孩子跟我在長沙,母親總是説對不住孩子,對不住我和妻子,而我煩躁的時候也總會多少埋怨幾句。可是做兒子的我又能怎麼辦,看著別人的父母都能來幫著帶孩子,而我們卻只能自己帶,我又能説什麼呢?我理解母親,她不是不想來,她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她更捨不得幾十年相親相依的那片土地和那邊的鄉親父老,她捨不得他的病人。每次在網上視頻,父親總會告訴我們,母親的心臟不好,在吃藥。母親幾十年幾乎沒有吃過一頓安穩飯,每次吃到一半或是剛拿起筷子,看病的人就來了,她總是為了不讓別人等而丟下飯碗去給病人看病。長年累積,母親的腸胃和心臟都不太好,我們也是經常勸她不要這麼拼命,家裏不缺錢,不想她那麼辛苦,可母親總是微微一笑“你們不懂,看到別人生病時的痛苦,看到病人躺在床上呻吟,我心裏難受,怎麼能不去看病,怎麼能丟下他們不管”,我們無言以對。。。。。。
母親對鄉村醫生的熱愛很多鄉親父老心中都明白,它就像晶瑩的甘露,灑落在相親們的心田,雖然悄無聲息,卻滋潤著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母親每天穿梭于鄉村道路上,她又像是一道燦爛的陽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讓人溫暖如春。
母親熱愛鄉村醫生,她紮根基層,如果説最初幹這個職業是為了養家糊口,那麼後來母親便是真正意義上的熱愛,她把這份職業當成了她的生命,救死扶傷,祛除病痛,病人的康復和孩子的笑容,成了她最好的慰藉。她用自己那並不堅強的雙肩,用自己幾十年的青春和熱血為一方的百姓撐起了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