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河北

周松勃 保留32萬份病例舍藥13萬元書寫傳奇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14日 1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網絡電視臺

周松勃

        保留病例檔案,在人們印象中是正規醫院才有的事。但在涿州市,有一位備受農民歡迎的村醫,行醫23年,精心記錄整理下了175大本、33多萬份患者病例。他説,這是為患者也是為自己負責。他自豪地説,這也許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

        除此,他也許還在創造著另一項記錄:七百多張患者一時欠下、但他永遠不去催要的欠條,總計有十三萬多元,兩大本為急重病人墊付轉院大額費用借款賬本,流水近百萬元。

        “這個職業是讓你來救人的,不是讓你來發財的”,這位中國最基層的鄉村醫生,説出了醫生神聖的本意。

33萬份病例檔案,村醫創造奇跡

        涿州市刁窩鄉刁四村,是冀中平原上一個普通的村莊,但在這個村子裏,有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鄉村醫生周松勃,十里八村甚至更遠的地方的鄉親們有了病,都愛來找他,他的醫術、好心腸是當地出了名的。

        一座彩鋼板建築起的“刁四村衛生所”,處處整潔大方,院裏有醫用垃圾房、有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上有一個假山和小瀑布,院子裏有稀有的玉簪花、日本櫻花、芍藥、竹子,都在顯示著主人的精心和情趣。

        小診所裏,有診療室、有28個輸液床位,一台大空調讓整個彩鋼建築內的空間裏異常清涼。

        “我就喜歡乾淨、規矩。這個衛生所都是我自己投資建的,一共花了三十來萬,沒用政府、村裏一分錢”。身材敦實、面容樸厚的村醫周松勃説。

        在老周家,他和妻子搬出精心保留的病例登記本,病歷本都是自己印製,一共175本,每本2000多人,從1987年到現在,一共33萬多份。摞起來,有一人高。

        展開病例登記本,工整地記錄著每個病人的姓名、住址、就診時間、症狀、用藥等情況。一些病例檔案由於年代久遠,紙張已變色。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做登記,有些我特別熟悉的人,就用腦子記,但腦子記不過來,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周松勃説,“現在這33萬多份,我敢説,在全國也可以數得著,再過些年,我想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

        周松勃的一位同行對記者介紹,過去,國家對村醫病例登記沒有明確的規定,現在大部分村醫也沒有這個習慣,多是拿個藥、打個針就走了。

病例檔案好處很多

        老周今年49歲,從醫23年,自學成才,在此之前,他是村裏小有名氣的木匠。

        “我奶奶一輩子為村裏人免費正骨,我也學了一點,老人説不為良相就為良醫,我很羨慕做一個醫生。我從醫是受齊白石的啟發,他也是木匠,27歲學畫,我27歲學醫。當年下決心改行,跟師父學了六年,給老人家磕頭、每天伺候老人家,給老人家端尿盆,同吃同住。後來獨立行醫了,又自學了河北醫科大的函授,1993年拿到了國家執業醫師證書。”

        師父叫褚孝通 ,是解放前的老軍醫,後在縣醫院工作,是當地的內科專家。退休後周松勃把他請來,他出資、老師坐堂,跟老師形影不離學了六年,如今老師仍健在,老周經常去看他,師徒如父子。


        “給人看病,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馬虎,我的嚴謹受老師影響,也受家庭影響。登記病例就是多用點心,多費點力,好處很多,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老周説。

        比如,有患者去年收玉米的時候來過,老周翻開去年9月的檔案,很快就查出來了,患者的病情變化、上次用藥的情況心裏都有了譜,然後對症下藥,比照上次增減。

        再比如,有的患者説,周大夫,這次用藥不如上次效果好,翻開病例,就可以根據他治療效果好的那一次開藥打針。

        另外,打開檔案,看是否是醫源性疾病,是否可以排除用藥的副作用,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這麼些年,我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沒有鬧過一次醫患糾紛,我這些年老老實實地按老師説的做,即使咱這是村裏的一個小診所,即使過去國家沒有明確的病例登記、保存要求,我也嚴格堅持下來。”老周説。

        涿州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良對記者説,目前村醫的診療規範狀況參差不齊。老周這麼多年能嚴格按著業務要求去做,也説明他業務的嚴謹,這也是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嚴格的病例登記對患者的診療效果大有幫助。

兩大摞良心賬

        除了病例檔案,老周家中還有另一份檔案:兩份良心賬——一大摞處方和兩個大帳本。

        老周説,處方單他也按正規醫院的做法,保留三年。這一些沒有作廢仍在保留的有的紙張也已經泛黃,有的時間已經有十幾年、二十多年。除了用藥的登記外,下面都登記著藥費總計,也就是説,這又是一張欠條。有的是幾元、有的是幾十元,最多的幾百元。

        “這都是一時不便,沒有帶錢來的患者,拿了藥走了,説回頭把錢送來。有的是忘了,有的是一時真沒有錢,有的可能由於什麼原因不想還了。我從來不催,下次他來看病我也不惦記,更不會提,該看病拿藥還是看病拿藥。許多人都還了,有的是隔了好多年,可能想起來了,就還了,把帳收過來,人家心裏也安。這些都是還不了的,還不了,這些帳我一輩子也不會跟對方催要,也不打算要,就是個良心賬。”

        問起這些賬目,老周説記不清,後來統計了一下,總共是 725筆,共 132680元。

        兩個大賬本上都是記錄的大筆的借款,有兩三萬的、有五千的、最少的也有幾百元,統計流水,總共是九十多萬元。

        這些錢,都是老周借出去的錢。有急症患者來,老週一看情況危險,自己小診所治不了,就當即決定轉大醫院,自己陪著去,患者家屬一時又沒帶多少錢,為了救急,老周就從家裏拿錢,先墊上,後來病人家屬再還。

        涿州市刁窩鄉小營村宋洪俊對記者説,去年7月,他突然腦子不舒服,來到周大夫這,周大夫説可能是腦梗,得轉大醫院。自己身上沒帶錢,周大夫不僅從家裏給拿了錢,還給雇了車。現在一年多過去了,自己一時還不了,他也沒催要,“這個大夫真好!”

        這樣的欠款除了十幾筆幾萬元,基本都還了,“救人如救命,就是鄉親們後來沒有能力還,我也認了。”老周説。

舍藥捐款,越舍小診所越紅火

        在刁窩鄉一帶,老周被譽為身邊的“120”,24小時應診,夜裏只要有鄉親來敲門,或者打電話,他跟上來人的車、或者自己騎上破自行車就去,風雨無阻,“夜裏來求醫,都是讓你去救命”,老周説,這些年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吃飯也沒準點,但一次感冒也沒生過,就是因為心裏坦然、充實。

        附近村裏的鄉親們都誇讚老周的善行。67歲的老漢劉志祥和今年22歲的兒子劉彬一直相依為命,種兩畝地為生,是村裏的困難戶,他對記者説,虧了周醫生,這些年我身體不好,到周大夫那裏看病都不要錢,劉彬考上了重點初中,上不起,周大夫知道,就給包下來,從初中、高中到現在上大學,都是他給供著,就是上初高中時的車費,也是他到時候就跟車主算一次。

        刁一村49歲的劉春生十幾年前在一次事故中截癱,老週知道了,&&為他舉行了一次募捐,(涿州電視臺為此次活動作過專題報道)到現在一直為他免費治療,隨叫隨到。現在他兒女大了,蓋起了大瓦房,他對記者説,前些年虧了周醫生了。

        村裏80來歲的馬老太太的兒子馬萬海和老周是發小,去年因病去世,留下的兒子快二十歲了,蓋不起房也説不上媳婦,老周就&&捐款,幫著蓋起了房子。現在老太太跟一個精神病兒子生活在一起,老周經常來接濟她,有了病,更是及時上門,免費治療。

        “我這些年其實沒有像別的做慈善的人士那樣做大的捐款,就是汶川地震全家捐了兩萬多,其他的就是舍藥,這是跟我奶奶學的。我也不是全舍,有那賣了糧食來看病的,我就不忍,比如藥費進價二十,我就説,你給十二就行了。老話説,窮漢子看病,富漢子還錢,我也不是逮著富的就宰,正常收費就可以了,正常收費也比別處低,他也願意來。這樣我的病號越來越多,多幾個病號就出來了,舍得舍得,越舍診所越紅火,最多的時候,一天100多人來輸液,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現在又請了8個幫手。”

        記者看到,即使是醫療淡季,診所裏7個輸液室裏還是有20多個人來輸液,清涼寺鄉蘆場村黃瑞萍大媽對記者説,她家離這裡有8里遠,過去有了病也經常來這裡,周醫生人好,收費低。

一個醫生,不僅要有醫術,還得有醫德

        老周愛學習,現在有了點空時間,也得看點醫書或者古書,他説,醫生沒有醫術不行,“庸醫殺人不用刀”,來這裡的患者就有老太太尿路感染醫生給開“前列康”導致病情加重的。

        “不僅要有醫術,還得有醫德。”老周説,有的同行不著調,患者來找了,還呆在麻將桌上不願意下來。不敬業,想維持,就得要高價,幾次後就沒病號來找了,成了惡性循環。還有的個人作風不檢點。“過去都喊醫生、老師為先生,是最受人尊敬的職業,咱得對得起它。”

        老周妻子介紹,家裏的診所的紅火在整個涿州的村醫中可能是數得著的,但除了硬體設施也沒有多少錢,剛買了一輛車,為了出診、接病人方便,還是貸款,這些年的錢都舍了出去。

        老周説,錢是用的,不是來自己享受的,錢得會用。他自己多年來一直保持最簡樸的生活,只是穿得比一般農民體面,老周説,這個職業是救人的,不是用來發財的,不是做買賣的。

        每每村裏趕集,老周診所裏的幾個年輕人上街,四里八村的鄉親們見了,都格外多一分尊重。

        一個叫張偉紅的孤兒,老周收養了她10多 年,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來對待.每月按時發放工資,結婚時給了她上萬元的嫁粧.婚後做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又給了她一萬元.最後給她找了婆家,對方條件很好,她公公説,老周,我找這個媳婦就衝你,你帶她這麼多年肯定差不了。

        前幾年,老周母親去世,來了1800多個人送葬,花圈花籃有48個,老周説,咱不就是個最底層的村醫嘛,鄉親們為什麼這樣對咱?你對他好,他才對你好啊!

治身病,也治心病

        老周走村串戶,感觸很深:“現在農村不是缺醫少藥,主要是缺道德,比如現在不孝順的特別多,一個孩子病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人甚至加上姨姑叔舅一大群人跟來,小孩子成了祖宗。可老人病了,多是一個人來。好多老人病了,兒女不願意花錢,有的就説,周大夫你只要説不能治了就行了,我堅決不説這個話!”

        老周説,村裏大冬天老人睡破屋沒有取暖設備的非常多,兒女們都暖暖和和。自己見了都心疼得想哭。對這樣的老人他就少要錢,賠錢舍藥,試圖感化那些不孝的兒女。

        有時,老周還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比如兒媳婦過年,因為一百元錢不願意給婆婆,鬧矛盾,兩人都氣病了,都來輸液,老周勸兒媳:何苦來,加上婆婆不給你看孩子了,你不能出去打工掙錢了,為這一百元錢你多大的損失?

        還有親兄弟為半米的宅基地鬧矛盾,氣病了,老周就當和事佬,幫他們調和。

        老周越來越感到,光治病不治心,這病去不掉根,比如,婆媳生氣得的病,不和睦了婆媳關係,過些日子還犯。

        老周家過去是當地有名的望族,祖上出過舉人秀才,有災荒年舍粥、年關救濟窮人的傳統。奶奶、母親都讀過私塾,從小就把《三字經》、《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傳授給他,他的整個大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而興旺,在當地是出了名的,很為村人羨慕。他説,我有生之年要繼續做下去,用自己的醫術,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幫助大家。

責任編輯:趙莉莉

熱詞:

  • 中央電視臺
  •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