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個鄉村醫生的品格
陳艷梅,今年49歲,中共黨員。是克山縣城郊村衛生室的一名普通醫生。她16年如一日,堅守在農村疾病預防的第一線,工作在基本醫療的首診場所,守護著全村3000多名村民的健康和快樂,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和欽佩。她美麗、善良的心靈,樸實無華的行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人們稱她為,最美的鄉村醫生。
情係鄉村,紮根基層。1996年,陳艷梅從工作17年的克山縣亞麻廠醫務所下崗,縣婦幼保健站調她去做醫生,可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她卻來到了克山鎮城西村,創建了村衛生室。一幹就是16年。
她雖然有多次機會離開衛生室,到工作條件好、待遇優厚的單位去工作,但是她離不開自己所熱愛的這份鄉村醫生工作,更捨不得這裡的鄉親們。
2001年,陳艷梅的同學在遼寧錦州開了一家婦産科醫院,多次邀請她去那裏工作,都被她惋言謝絕了。許多人為她感到惋惜。後來,有人向她提起這件事時,陳艷梅淡定的説:“我這個醫生只屬於這小小的衛生室,屬於鄉村百姓,而大城市、大醫院也不屬於我。”
鄉村衛生室不同於一般的診所,更不同於縣鄉醫院。醫生很少坐堂接診,工作也沒有上下班之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村裏人有病,就得馬上出診,工作非常辛苦。
陳艷梅的城西村衛生室設在城內,她每次到村裏出診至少要走幾公里的路,所以,她的工作就更難了。為了不誤診,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一年四季無論是春夏秋冬,她總是風雨不誤,及時出診。16個春秋,無數個嚴寒酷暑,陳艷梅經歷了多少苦、多少難,誰也説不清。
2004年8月的一天晚上,天下著大雨,村民王清海的鄰居趕著馬車來到了衛生室,陳艷梅二話沒説背起藥箱,冒著大雨坐上馬車。當快到村裏的時候,因天黑路滑,馬車陷進了路邊的泥坑裏,陳艷梅趕緊下車,不料鞋陷進了泥裏拔不出來,她就光著腳跑到王清海家,對王清海老伴進行搶救。由於搶救及時,老人安然脫險。陳艷梅回到家中,丈夫見她一臉倦意,滿身泥水,既心疼又抱怨地對她説:“你這是圖個啥呀?再這樣玩命下去,身體還要不要啦。”陳艷梅聽後,心裏一陣酸楚,沉默片刻,十分動情地對丈夫説:“圖啥?這我還真沒想過,我這不是玩命,是在履行職責,放心吧,以後我會注意的。”聽了這話,丈夫無奈地搖了搖頭,趕緊幫她把臟衣服換下來。2010年,陳艷梅在鄭州工作的女兒回來,準備接她到鄭州開辦診所,頤養天年。女兒的一片孝心,著實讓她心動,可是當她看到前來就醫的患者,她的心又沉靜了下來。一天,幾位老人來到陳艷梅面前,拉著她的手問道:“聽説你要去鄭州,你真的要走嗎?我們可捨不得你啊!”陳艷梅看著面前一張張熟悉並充滿懷期待的臉。她感動了,一股暖流從心底升起,兩行熱淚情不自禁的淌了下來。“我不走,我也捨不得你們啊”陳艷梅激動地説。聽了這話,老人們會心的笑啦。
面對這動人的場景,再看看患者送給媽媽的一面面錦旗,女兒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第一次從心裏感受到媽媽所從事的事業的偉大,當即決定,把原打算在鄭州買房的20萬元錢留給媽媽。女兒的理解和支持,為陳艷梅增添了新的動力。她當年就用這筆錢,把衛生室改建成200多平方米,集體檢室、微機室、觀察室、康復室、處置室、藥房為一體的標準化衛生室。醫療環境和醫療條件到了改善,為村裏的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十幾年過去了,陳艷梅義無反顧地堅守在這個小小的衛生室,行走在鄉間小路,往返于千家萬戶,為百姓排憂解難,送醫送藥,守護著百姓的健康和快樂。心繫百姓,無私奉獻她常説:“醫生這個職業,是為了救人的,不是為了發財的。”所以,多年來,她始終堅持“行善事,濟貧困”的行醫準則。“城西村衛生室雖然不大,但是這裡的醫生卻有顆金子般的心。”克山的一些老百姓如是説。陳艷梅不管哪來的患者,向來都是有錢治病,沒錢免費治病。對五保戶、困難戶,她從來都免收醫藥費,直到病癒為止。所以,人們把她的衛生所形象地比喻為,危困患者和殘疾人的“救助站”、城西村村民的“藥匣子”。低保戶程淑娟做過腎移植手術,丈夫患有糖尿病,陳艷梅得知後,立即為程淑娟夫婦送醫送藥,定期為程淑娟夫婦看病送藥,時刻關注他們的病情變化,稍有不測,她馬上將其送到醫院進行救治。陳艷梅看他們生活實在困難,就送給他們500元錢已補家用。多年來,陳艷梅不知多少次將程淑娟夫婦從鬼門關奪回來,程淑娟夫婦逢人便説“我這條命是陳醫生給的……”2005年6月,鵬程社區的王女士被確診為宮頸癌晚期,生存期只有幾個月時間,家人放棄了治療。求生的本能讓她找到了陳艷梅。為了給王女士最後一絲安慰,陳艷梅收治了她,不管多忙、多累,每天都要為她沖洗,護理,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2004年夏天,66歲的張麗蓉從大慶回克山探親,突然暈倒在出租車上,出租司機趕緊把老人送到了陳艷梅的衛生所,陳艷梅立即進行搶救,經過一天一夜的治療老人才恢復正常。張麗蓉的女兒為了感謝陳艷梅對母親的救命之恩,特意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送到了縣電視臺。為了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陳艷梅給自己立下“規矩”要算計著給病人開藥,為病人省錢。能口服藥治好的就不給打小針,打小針能治好的絕不挂點滴。為了減少藥品進貨的中間環節,她盡可能直接從哈爾濱等大城市直接進藥,千方百計把藥品價格降下來,讓利於民。對於村裏的特困戶、五保戶,這裡就是免費藥房,隨用隨取。有人曾為陳艷梅算過一筆賬,每年免收、少收的藥費至少有上萬元,10幾年下來,就是10多萬元。立足本職,拓寬服務。陳艷梅18歲從醫,後進修于北京鄉村醫學院。按理説,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她是綽綽有餘。但是,她可不這樣想。她説,做為一名好醫生,不僅要有救死扶傷的精神,更要有救死扶傷的能力。所以多年來,她始終堅持一邊工作,一邊鑽研業務,醫療務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基本做到了一般病症不出所,重大病症能診斷。由於她的醫術好,服務熱情、週到,有些社區的居民都到她的衛生室來求醫治病。這些人雖然不是她的服務對象,但是她從不推託,精心為他們診治。
2000年的中秋節晚上,天下著雨。一對小夫妻下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到了陳艷梅的衛生室。妻子面帶難色焦急地對陳艷梅説:“我家孩子病了,跑了好幾個診所,都因為沒錢,人家不留啊,實在是沒辦法,才來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陳艷梅接過孩子一看, 都發燒到了39度,經查是雙側扁桃體發炎,立即給孩子用藥,過了一會,孩子説餓了。陳艷梅問:“你晚上吃飯了沒有嗎?”孩子把一雙小手伸出來説:“我家沒有飯,只有饅頭,我嗓子疼,咽不進去啊。”她滿眼淚花,讓丈夫給孩子盛了一碗大米粥吃。經過詢問,她得知這小兩口都是下崗工人,靠撿破爛維持生活,因為雨天紙殼賣不出去,沒錢給孩子看病,就把孩子的病耽誤了。他們走的時候,陳艷梅給孩子拿了一方便袋的大米。三天后,孩的病也好啦,媽媽給陳艷梅送錢來了,可她説啥也不收。媽媽只好千恩萬謝的離去了。九月份的一天,孩子的媽媽抱著一盆九月菊來到陳艷梅的面前,笑著説:“這就是我家唯一最珍貴的東西,我把它送給你留個紀念吧。”陳艷梅高興的收下啦。為了積極做好疾病預防,陳艷梅不畏艱辛,很早就開始為村民免費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免費健康體檢既是一種健康的保證措施,也是一種福利待遇。可一些村民卻不拿當回事兒,不願意參加體檢,為此,耗去了陳艷梅很大心血。為了做到應檢必檢,每次做完統一免費體檢後,她還要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參加體檢。最令陳艷梅頭疼的是在疾病的預防上。2002年,“非典”襲來,舉國上下投入了抗擊“非典”的戰鬥。而這裡的村民們卻不以為然,我行我素。為了提高他們的自我防範意識,落實各種防範措施,她拋家舍業,早出晚歸,深入到各家各戶,苦口婆心的動員、督促鄉親戴口罩、勤洗手,餐具消毒等,落實各種防範措施。從而,使村民逐步養成了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保證了全村人的健康。小衛生室,特殊“家庭”。在陳艷梅看來,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為百姓排憂解難也是醫生應有的責任。所以,長期以來,她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衛生所這個小小的平臺,不斷的豐富擴展為百姓服務的內容。組建特殊“家庭”,照顧孤寡殘疾人。1996年,陳艷梅在巡診時發現,在城西村,有這樣8個人,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才只有10歲,有的是聾啞人、有的是癡呆、還有的是腦血栓後遺症。由於他們分別屬於4個不同的家庭,照顧起來十分困難。事後,她就找到村裏,提出將這8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村裏的支持。於是,由陳艷梅出錢租房子,一個特殊“家庭”組成了。陳艷梅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家長,承包了這些人的生活和就醫。為了能夠讓家庭所有成員都感受到家的溫暖。過年的時候,陳艷梅和他們一起吃餃子,過節的時候,她按節令買好食品送到家中......52歲的家庭成員隋明,十多年前患上腦血栓,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早世,他一個人帶著十幾歲的兒子艱難度日。2010年大年三十,隋明病情突然加重,陳艷梅將他接到家中,一日三餐,他想吃啥就給做啥,經過陳艷梅的精心護理病情很快好轉,隋明含著熱淚逢人便説“陳醫生為了我們這個“家”真是操碎了心……”
轉眼之間,16年過去了。隋明的兒子隋曉宇已長大成人,在哈爾濱打工,每次回克山,都第一時間去看望陳艷梅,因為在他的心中,陳艷梅就是他的“母親”。奉獻愛心,創建康復站。建立陳艷梅愛心車隊,為貧困患者和殘疾人服務。陳艷梅所做的一切看似平淡無華,但是人們從中看到了她品格的高尚,精神的可貴。所以,在陳艷梅人格力量的影響下,克山縣的一些出租車司機主動加入陳艷梅的愛心車隊,情願和陳艷梅一道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共獻愛心。目前為止,車隊現有成員以達50多人,免費接送殘疾人和貧困患者以及為難群眾310車次。2011年春節時,01號出租車司機、共産黨員張軍遇到一名在南方打工回來的農民,在火車上錢包被偷了,沒錢買車票回家過年。張軍知道後立即免費送他回到北聯鎮。
建立殘疾人康復站,為殘疾人進行康復治療。2011年,在縣殘聯的支持下陳艷梅組建了克山縣城西村殘疾人康復站,添置了健身、理療設備,免費為殘疾人進行康復治療。康復站成立不久,來康復站就診的人就絡繹不絕。
16年來,陳艷梅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著自己,為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耗盡了青春,無私奉獻。她所做的一切,政府和人民沒有忘記。各級政府和部門先後授予她“齊齊哈爾市十佳敬老好兒女”、“中國孝老敬老之星”、“齊齊哈爾市優秀鄉村醫生”、“感動鶴城十佳市民”,、“齊齊哈爾市三八紅旗手”、“2011年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和“全省感動龍江人物”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