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寧夏

張晨霞 在求知中探索前行

發佈時間: 2012年10月30日 1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網絡電視臺

    在被稱為“苦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地區,自然條件艱苦,經濟基礎薄弱---幹事創業難!對鄉村醫生而言,把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實好,把群眾的健康利益維護好更難。然而,張晨霞做到了,她紮根農村,奉獻青春,為一方百姓祛除病痛,撐起一塊生命的藍天。

    在求知中探索前行

    張晨霞,1971年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

    1993年,20歲出頭的張晨霞當上了鄉村醫生。當時的趙寺村醫療衛生條件十分艱苦,既沒有村衛生室,也沒有必要的醫療器材,就連常用的藥物也十分短缺,有的只是一件陳舊的藥箱。面對著鄉親期待的目光和自己膚淺的知識,她感到了壓力卻沒有氣餒,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掌握精湛的醫術。她一邊為群眾看病賣藥,一邊堅持自學,她經常帶著疑難問題到原州區三營鎮中心衛生院請教,風雨無阻。醫生、護士被這個較真的姑娘所感動了,大家都樂意幫助都她,她如魚得水,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知識。

    辛勤耕耘,收穫希望。張晨霞經過勤奮努力,歷時近五年的時間,通過在三營鎮中心衛生院虛心求學,她初步掌握了臨床醫學、藥物學、護理學、中醫學等臨床醫療知識,提升了自己的醫療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為村衛生室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8年至2001年三年時間裏,她自費在固原衛校學習臨床醫學,並在固原縣醫院進行臨床進修學習,取得中專學歷和鄉村醫師資格證書。2012年完成了在寧夏師範學院醫學系函授的學業,獲得大專學歷。她先後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寧夏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培訓和第15期“同心‘紅十字天使計劃’”並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
     用愛心守護生命

    張晨霞動情的説過一句話就是:“我們村子裏的鄉親過去的日子很苦,只顧過日子,忘了自己的身體,大多數人有病,我要安下心為他們看病,要對得其自己的良心”,這種質樸的感情浸潤著她的靈魂,陶冶著她的情操。她深愛父老鄉親和醫療衛生事業,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下雨,哪有呼喚,哪就有張晨霞她的身影。他既要為群眾看病,又要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忙得團團轉,從來沒有怨天憂人。她多少次為孤寡老人上門檢查身體,多少次上門為育齡婦講解婦幼衛生保健知識,更有多少次親自護送重症病人轉院救治……2010年大年三十晚,正是萬家團圓的美好時刻,正在家包餃子的張晨霞被急促的電話告知:本村高危孕産婦朱曉霞突發臨産症狀,面臨危險,張晨霞趕緊放下手中的活,叫上丈夫,連夜將朱曉霞送到原州區婦幼保健所救治;村子裏青壯人員外出打工不斷增多,趙寺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增多,張晨霞看在眼裏,疼在心上,照顧他們成了她又一項經常性工作。去年,13歲的男孩張金同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生病,張晨霞將孩子接在自己家中,除了為孩子打針、吃藥外,更像親生母親一樣為他做飯洗衣,用熾熱的情懷慰籍孩子孤獨的心靈。  

     在困難面前敢於擔當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這是張晨霞在一次黨員學習會議上的心得體會。張晨霞説得到,更能做的到。2006年,原州區開始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當時政府對每個村衛生室補助額只有5000元,資金不夠也沒有到位。為了趙寺村有一所像樣的村衛生室,更好地為鄉親們看病。她不等不靠,東借西湊,自己墊資12000元,和家人一起親自動手挖地基砌墻面架椽檁,&&興建,為全區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開了一個好頭。在2003抗擊"非典"的關鍵時期,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她挺身而出,每天連續工作10多小時,進村入戶,查看疫情,發放消毒藥品,報送信息,有時連喝水吃飯都顧不上,但從不叫苦喊累。當時,疫情緊急,她六歲的兒子一連7天患感冒病她都無法照顧。在近3年來的兒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她進村入戶摸底排查0-7歲兒童手足口病累計240人次。在高發季節,每天奔波幾十里路,每天上午對重點對象逐一排查,下午又向鎮衛生院報告結果。張晨霞,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農村衛生工作的責任,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多年來,趙寺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及居民健康檔案、65歲以上老人、高血壓病人、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建檔率和管理率在原州區名列前茅,先後得到各級領導、部門的觀摩及好評。張晨霞于2006年、2011年兩次分別被原州區政府評為醫療系統“優秀鄉村醫生”。


   

責任編輯:王繪然

熱詞:

  • 中央電視臺
  •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