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郝國范
郝國范,男,67歲,漢族,吉林省舒蘭市水曲柳鎮周家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執業助理醫生,從醫46年。
心繫鄉親 紮根沃土癡心不改
郝國范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創業,潛心鑽研,用一顆赤誠的愛心,為群眾驅除病痛,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他的事跡被當地群眾廣為傳頌。
出生於中醫世家的郝國范,從小就立志學醫,拯救患病農民,報效社會。1962年,他考取了吉林省德惠縣衛生學校,其後又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進修學習,畢業後分配到黑龍江省人民醫院工作。大城市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沒能改變他的理想。1972年,他和同是醫生的妻子毅然回到家鄉,做了一名鄉村醫生,這一幹就是34年。他潛心於中醫中藥學習、研究和應用,熟讀《黃帝內經》等多家中醫藥著作,寫出了三十余本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為臨床實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他積累整理了2千余份典型病例,不斷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方劑。通過多年學習和實踐,他發現利用針灸點刺療法尋找有效點,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後遺症引起的偏癱有十分明顯的效果。黑龍江省五常市農民韓立平患腦出血,通過三次開顱手術治療,仍然肢體癱瘓,長期臥床。後來找到郝醫生,郝醫生為他施行了幾次點刺療法,結果癱瘓肢體立即有了感覺,經過一個療程治療,患者已經能生活自理。
郝國范
三十餘年的滄桑巨變,農民逐步富裕了。但郝醫生的行醫宗旨沒有變,回報社會的責任沒有變。他始終堅持為本村的孤寡老人及貧困戶免費治病。在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時,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他都親自護送到上級醫院,在患者沒錢時,他主動墊付。1995年,永豐村一名兒童因玩火藥槍將手指炸掉,需轉院醫治,但沒有錢難住了孩子的一家人,郝醫生主動拿出500元錢,並親自將患者送到醫院進行手術。連他自己也記不清,這些年他究竟陪護過多少個患者,也記不清有多少次把患者護送到上級醫院。
1996年,郝大夫回到祖籍地探親,當鄉親們得知他回來的消息後,紛紛請求他給看病。他聽説和平鄉林家村董鳳玲因患有類風濕,十餘年臥床不起,加上家中經濟困難,其丈夫急得要尋死,郝大夫主動到她家治療,經過多次精心醫治,董鳳玲生活能夠自理了,郝大夫不但未收醫療費,還拿出1000元錢資助董鳳玲的女兒上大學,幫助其渡過了難關,董家人被感動的抱頭痛哭。水曲柳鎮大樹村有個村民胡永田,七十歲了,患肺心病十年,郝大夫十年如一日為胡老漢看病,就象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冬天給胡老漢送去棉被,夏天給胡老漢買水果,送礦泉水,老漢逢人就説,沒有郝大夫的精心照顧,我哪能活到今天。類似事例舉不勝舉,但對於郝大夫來説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凡是在他那裏治過病的人都深有感觸地説:“郝大夫就象活菩薩,有他在我們就安心”。近些年來,身為人大代表的他更加熱心於公益事業,每年都帶著醫護人員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送醫送藥,逢年過節還給他們送去生活用品。近五年來,他免費為孤寡老人和貧困農民送醫送藥達五萬多元。他還盡一己之力,資助家鄉多名貧困大學生完成求學之路。
郝國范
多年來,他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農村預防保健和醫療工作。工作中,他克服農村交通不便等困難,身背防疫包,步行十幾裏,為的是能夠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有時村民上地了家裏沒人,他就一直等下去,直到大人回來給孩子檢查接種登記後才離開,回家往往已是深夜。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他不怕苦,不怕累,冒著被傳染的危險,主動衝到第一線。堅守在檢查哨點,日夜為打工返鄉的村民和外來人員測體溫,到學校噴灑消毒劑,填寫上報傳染病報告卡,群眾見他如此辛勞,都眼含熱淚的對他説:“郝大夫你該歇歇了,你垮了,我們怎麼辦”。雖然家就在本鄉,卻有家不能回,疫情解除後,人消瘦的連子女都不認識了。面對死亡的危險,他毫無畏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了白衣天使的尊嚴,展示了健康使者的風采,非典流行期結束後,他被授予“抗擊非典優秀鄉村醫生”稱號。
郝國范醫生不僅自己紮根農村,獻身農村衛生事業,還通過帶徒弟等方式,培訓一批又一批年青醫生,紮根農村,服務於農民健康,為農村衛生事業做貢獻。在培訓中,他以身示範,嚴格要求,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他培養的十幾名醫生如今悉數工作在農村一線,他感召自己的一名親屬,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工作,而且已經成為當地農村衛生骨幹。
方圓百里農村,人們都知道有個郝大夫,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勸郝大夫搬到城市裏開一個診所,賺大錢。縣醫院也想以高薪聘他到縣醫院工作。這一切誘惑絲毫沒有動搖郝國范紮根農村服務百姓的決心。他説:“我當初放棄城市大醫院優越的工作條件,為的就是服務於農村衛生事業,服務於家鄉的老百姓,只要農村還有一個需要我的人,我就留在農村”。如今,郝國范醫生依然活躍在農村衛生的最前線,用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履行著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赤誠書寫著為人民服務的絢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