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內蒙古

王布和 用高尚的醫德鑄就崇高的靈魂

發佈時間: 2012年10月18日 2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網絡電視臺

    王布和,男,蒙古族,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西哲裏木鎮西哲裏木嘎查衛生室鄉村醫生。2001年被評為盟、旗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02年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2004年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感動中國”西部十大新聞人物之一,2005年榮獲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

    王布和出生在哲裏木嘎查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當時由於村裏缺醫少藥,農牧民群眾就醫很不方便,八歲時其父親患病去世。這使王布和深深認識到農民害怕得病、看不起病的難處,從而堅定了他鑽研醫術,紮根農村,一心一意為家鄉的父老鄉親解除疾苦的決心。他拜民間老蒙醫為師,學習蒙醫內科。為了採集草藥,他不知走了多少路,少睡了多少覺,手被磨爛了多少回,每製成一味藥,他都親口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驗證藥品的效果。幾十年的精心鑽研和摸索,王布和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知識和經驗,他採取針灸、藥浴、按摩、拔罐以及中蒙藥結合等辦法,對肝、胃、類風濕、精神病以及一些山區常見疾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療方法,為難以計數的蒙、漢、回、滿、朝等各民族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

    王布和醫生視患者如親人,只要來到他的衛生室,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不分職位高低,一視同仁。對生活條件實在困難的,王布和不僅免費提供治療、住宿,有的還給拿回家的路費。“沒有錢也能治病,這樣的事情只有草原上才會有。”一些就診者發出這樣的感嘆。去過王布和衛生室的蒙、漢、回、滿、朝等各民族農牧民都伸出大拇指説他是民族團結的楷模,是一位醫德高尚的好醫生。王布和醫生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不僅吸引了國內廣大患者來就醫,他的聲名還遠播海外。蒙古國患者也慕名多次邀請王布和醫生前往診治。

    黑龍江漠河一位叫劉景義的金礦礦長患類風濕病多年,奔波求醫五年多,但始終未見效。王布和採用內服中、蒙藥、藥浴等方式為其綜合治療,終於使其疾病得以好轉。劉景義高興地説,沒想到偏僻的草原山村還有這樣的好醫生,他拿出3000元表示重謝,可是王布和醫生只收了應收的醫藥費,其餘的全部退還給該患者。

    王布和不但治病救人,還處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心實意為家鄉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八十年代初,嘎查地處偏僻,不通電,王布和拿出一萬餘元贊助嘎查拉電,結束了嘎查不通電的歷史。他每年還拿出一些資金維修學校校舍,1998年他拿出三千元錢徹底翻修了學校房舍,為嘎查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1998年嘎查通往鎮裏的橋梁被洪水衝垮後,王布和籌措資金修建了一座新的水泥橋,為嘎查農牧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提供了方便,群眾們親切地稱這座橋為“布和橋”。

    王布和醫生幫困濟貧,為貧困老百姓伸出援助之手,他所在嘎查有一名殘疾五保戶叫哈日巴拉,今年53歲,老伴去世早,生活不能自理。王布和十餘年如一日,幫助他安排生産生活。去年哈日巴拉老人住的土房成了危房,布和自己拿出錢給他建起了兩間50平方米的磚瓦結構的房子,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

    王布和醫生孜孜不倦地耕耘,默默地奉獻在平凡而高尚的醫務崗位上,他高尚的醫德鑄就了一位人民好醫生的崇高靈魂。二十多年的醫務工作中,他起早貪黑,不休節假日,任勞任怨地忘我工作,一心為農牧民群眾解除病痛疾苦,以其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贏得了蒙漢等各民族人們的尊敬與愛戴。

責任編輯:劉振成

熱詞:

  • 中央電視臺
  •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