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最美鄉村教師展播

祠堂裏的“洋”老師

——記在梅州山村義教11年的馬來西亞華人廖樂年

發佈時間: 2013年08月02日 13: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光明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形象大使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冀玉華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標題:

  7月23日,馬來西亞華僑廖樂年的新一屆義教英語班,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長教村的翠軒公祠開學了。經過山路十八彎的顛簸,記者在長教村看到,廖樂年正在祠堂裏繪聲繪色地為學生們授課。一上午的課程,68歲的他只在短短的休息時間喝了口水。今年來學習的學生有700人,參加義教的有來自香港、廣州和大埔的70多名義工。

  “廖老師教的是標準的英式英語”

  記者跟著廖樂年在村裏走了一圈,誰見了他,都尊敬地喊一聲“老師”。然而,11年前他剛來到村裏時卻引來不少非議:放著國外的好日子不過,來這窮山溝裏免費教英語,哪有這等好人?難道是“顛鬼”(客家話“瘋子”)?

  一個學期下來,廖樂年教的孩子英語成績直線上升,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來這裡上課的學生不分年齡,廖樂年根據英語水平的高低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第一撥學生還沒下課,第二撥學生就已經候在門口了。

  “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日常口語都沒問題。”來自湖南的志願者劉春明説。40歲的羅秀琴和女兒一起在班裏學英語,“我18歲就去廣州工作,在大酒店做過總機接線員,當時就想如果會英語多好。沒想到回到村裏,這個心願實現了。”她笑著説。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宣傳司副司長王士彤有一次來到長教村,認真地當起了英語班的“旁聽生”。王士彤曾在中國駐美大使館工作多年,與班上的幾個孩子交流後,對廖樂年的教學法深有感觸:“這些孩子太幸福了!廖老師教的是標準的英式英語,孩子們會終生受益。”

  從2002年回到故鄉從事義教開始,11年來,廖樂年的弟子已達5000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各家各戶開始搶著請他到家裏吃飯。

廖樂年在課堂上。光明日報通訊員 丘佳納攝

廖樂年在課堂上。光明日報通訊員 丘佳納攝


  “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辦學不易。村民們幫廖樂年算了一筆賬:祠堂英語班維持運轉,每月最少需5000元;暑假4個星期的大課要花費3萬元;每年資助大學生,需10萬元以上;加上資助村民種苗等等,廖樂年每年起碼要花二三十萬元。

  即便如此,廖樂年仍堅持免費招生。因此每年總有那麼一段時間,他要從長教村消失,奔走于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歐美、澳洲等地,四處“化緣”。“回馬來西亞,我經常打高爾夫球,看到大老闆,就把球往那個方向打,搭上話就向他介紹英語班的事情,爭取經費。”廖樂年幽默地説自己是“棒打大款”。廣東省僑辦提供的數據顯示,10年來,廖樂年籌集的各种經費加起來起碼有200萬元。

  廖樂年至今獨身。他説他並不孤獨,逢年過節,總會有不少學生從各大城市回來看他。他對記者説:“有了家庭,或許就不能投入這麼多精力輔導這麼多孩子了。學生就是我的孩子。”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祠堂學校發展成大埔縣的英文中心,這樣一來,等到有一天他教不動的時候,他的學生還可以繼續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我幫你,你幫我,世界更美好”

  “學向善,伸援手,勿懷疑……”廖樂年幼時家境並不寬裕,是靠著別人的資助才完成學業,這些經歷讓他心懷感恩。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在教孩子們英語的同時,也將做人的道理傳授給他們。

  梅州市外事僑務局局長楊棟説,廖樂年讓人感動之處在於,他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得不平凡。他不僅自己做好事,還帶動周圍的人,讓愛心傳遞。村民廖安國把賣豬的錢全部交給廖樂年辦學,學生廖文敏免費給幼兒園和一、二年級的孩子上課,湖南人蘇勝不遠千里來到大埔當志願者……在長教村,愛是一種“流行風尚”:從一個人傳向另一個人,從一個群體傳到另一個群體,點滴之愛聚合成愛的洪流。

  “無私”“激情”“魅力”和“智慧”是學生們在形容廖樂年時用得最頻繁的詞彙。“他的付出從沒有要求任何回報。”從小失去父親的學生廖文昌説。“有一句客家話叫‘有來有去’,改一下是‘有去有來’。我幫你,你幫我,世界更美好。”這是廖樂年最喜歡的一句話。他説:“我還能教多少年,要看鄉親們需不需要我,只要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光明日報記者吳春燕  光明日報通訊員 丘佳納)

廖樂年和孩子們在一起。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攝

廖樂年和孩子們在一起。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攝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