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根拐杖,伴隨他半個世紀;手執粉筆,他揮寫三十多年;多項榮譽,見證了他用拐杖為學生繪就的“文學夢”。
他就是湖北省鐘祥市洋梓鎮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方文忠。
“我希望你們人人成才”
初見方文忠,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時刻挂在臉上的笑容和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自覺的,記者幾乎忽略了他短了一截、彆扭地折向身後的左腿,以及他身旁簡陋的木拐杖。
方文忠在給學生上課。資料照片
“雖然身體不便,但在其他方面,我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在方文忠的眼裏,除了小兒麻痹症留下的殘疾和沒有讀大學的遺憾,自己幾乎可以説是“生活順遂”。
1980年,念高三的方文忠憑著理科班年級前十名的成績,被老師列為重點大學“有力衝擊者”。然而,由於當時的政策規定,身有殘疾的方文忠甚至連高考考場都沒進,就黯然返鄉。
大學夢碎,以後的路怎麼走?迷茫中,方文忠遇見了伯樂。母校華祠中學校長熊義新欣賞他的才華,邀請他回校做代課教師。
1980年9月1日,方文忠回到了校園。第一次站在講臺上,他含著淚對學生説:“我因為身體殘疾,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現在,我會盡最大努力,讓你們人人成才,替我圓‘大學夢’。”
學校缺少語文教師,方文忠便開始摸索語文教學之道。同時,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大學夢”。1982年,他考上了電大中文系,並最終拿到大專文憑。1987年,方文忠憑著優秀的教學成績和當地民辦教師中的第一個大專文憑,被免試轉為公辦教師。
“方老師是我的‘再生父母’”
從開始接觸語文教學,方文忠就十分重視用文學來熏陶教育學生,辦文學社、組織讀書演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他最得意的學生是現為鐘祥市鄉土作家的李濤。李濤出生時,由於難産造成大腦嚴重缺氧,導致身體重度殘疾,行走艱難,説話也很困難。
“是方老師帶我走上了文學之路。”李濤興奮地捧出一摞獲獎證書和報紙向記者展示。他的父母在一旁微笑著點頭:“原本只想讓他上到初中畢業,沒想到方老師卻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幫我兒子成為了‘大作家’!”
“同樣的境遇,讓我對他有著特殊的感情。”方文忠説,他以自身經歷鼓勵李濤自強不息,針對李濤愛看書的特點,帶他加入學校文學社,耐心輔導他提高寫作能力。慢慢地,李濤變得自信起來,順利讀完初中。畢業後,方老師仍時常與他保持聯絡,鼓勵他堅持寫作。現在,李濤每年的稿費收入有兩萬多元,經濟上基本可以自立。李濤説:“方老師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自1992年接任北門湖文學社指導老師以來,方文忠的學生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作品近800篇。北門湖文學社先後被評為湖北省首屆文學社評比一等獎、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金獎等。
“沒有你就沒有我的今天”
方文忠教學生涯的大半時間都擔任班主任,他用愛心溫暖著每一位學生。
學生彭明性格非常叛逆,貧困的家庭和“犯人兒子”的包袱使他心理失衡、行為極端,動不動就和同學大打出手。輾轉幾所學校,在初二時轉到了方文忠班上。
起初,彭明根本就沒把這個“殘疾老師”放在眼裏。到校的第一晚,他就翻墻跑到街上的網吧去玩。方文忠拄著拐杖,一家一家網吧找。找到彭明後,他卻不願意跟方文忠走。方文忠什麼也沒説,拄著拐杖,靠在墻邊,耐心地等著他,直到深夜。那個深夜,下著小雨,空無一人的街上,少年繃著臉衝在前面,拄著單拐的方文忠,艱難地跟在後面。聽著一聲聲拐杖拄地的聲音,彭明漸漸放慢了腳步。回到方文忠的宿舍,一碗老師親手煮的麵條和一套乾淨的衣服溫暖了這個叛逆男孩的心。在方文忠的悉心教導下,彭明融入了班級,還做上了衛生委員。如今在深圳一家民營企業任生産主管的彭明,在談起成長經歷時由衷地説:“沒有方老師當年的耐心教育,就沒有我的今天。”
從教33年,方文忠始終堅守著第一次站上講臺時的諾言:幫助這些農村孩子改變命運。已經51歲的他也找到了接班人:“等我退休了,我女兒就來接我的班。她這個正規大學生一定會比我這個‘水貨大學生’教得更好!”(光明日報記者夏 靜 光明網記者 張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