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他相繼在4所鄉村小學擔任副校長、校長。從接手瀕臨倒閉的危房小學、朝不保夕的“麻雀小學”,到創建全國特色學校、全國書香校園、廣東省示範學校和珠海市規範化農村小學,他在珠海西部偏遠鄉村的教育崗位上,作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績,被廣東教育界稱為鄉村“教育綠道”的開拓者。他就是李湘雲。
李湘雲校長心繫課堂。光明日報記者 楊連成攝
“要改變孩子,必先改變家長”
一場暴雨過後,珠江入海口西岸成了一片澤國。初夏的一個下午,鄉間道路上沒膝深的洪水剛剛退去,記者驅車趕到小林實驗小學時,正遇上徒步家訪的校長李湘雲。
“不巧呀,我跟鄉親有約,今天得去趟三板村,看看孩子們放學回家後有沒有個小書屋,親子閱讀在鄉村能不能行得通。”
在記者的邀請下,個頭高大的李湘雲坐進記者的採訪車,謙虛地請記者為他的“教育新政”把脈。“與城裏家長不同,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一般是放任不管。我們想,教育要改變孩子,必先改變家長,我們倡導家長們為孩子置辦一個可以安心讀書的家庭書屋,每天都能陪孩子讀上哪怕十幾分鐘的書。”
一片波光粼粼的魚塘蝦池中間,有一間養殖戶的水上小屋。這是六年級二班吳偉兒同學的家。
“到了!”李湘雲熟門熟路地走上前去,一邊查看窗臺前小書櫃上30多本圖書和這個四口之家的閱讀檔案,一邊與吳偉兒的母親羅雪蘭攀談起來。羅雪蘭告訴記者:“李校長號召的事,鄉親們照辦,每天忙完活兒,聽女兒朗讀一段書裏的故事,心裏暖暖的。您瞧,我女兒還是‘廣東省少年閱讀之星’哩!”
“我的人生夢想,就是開拓一條鄉村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綠道’!”記者從李湘雲的誓言中看到的,是一個20多年與鄉村教育不離不棄者的身影。
“意志力推動了教育生産力”
1992年,珠海西部鄉村小學引進了一批音體美老師,體育科班出身的李湘雲出任三灶鎮列聖村偉民小學副校長。初上任時,李湘雲不禁為學校中“破罐子破摔”的衰敗氛圍倒吸了一口涼氣。
要改變偏遠鄉村“麻雀學校”的命運,不能兩眼向上“等靠要”,更不能自暴自棄,無所作為!李湘雲力排眾議,主打體育牌,力求以體育帶動德育、智育、美育等,為鄉村教育闖出一條新路來。
與城市學校相比,窮鄉僻壤裏的孩子更經得起摔打、更能吃苦,這種品質正是村級小學揚長避短、實現振興的寶貴財富。語數英主課不增加,課後不留作業,李湘雲唯獨將各班體育課加碼到每週4節,組建少年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立志衝出廣東,衝向全國大賽!訓練中,他要求孩子們人人參與,在提高體育競技水平的同時,磨煉孩子們的意志力,教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乾乾淨凈、待人接物時落落大方。
從此,小小的列聖村總是在清晨被李湘雲和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聲喚醒。在嚴格的訓練中,瘦小的三年級女孩楊純煜鍛造了敢拼、自信的品質,一舉奪得珠海市運動會少年組長跑冠軍。被李湘雲找回學校當作女兒養育的輟學孤兒李春蘭,成為全區品學兼優好少年和偉民小學體育訓練隊隊長。“意志力推動了教育生産力”,一向默默無聞的鄉村小學在市區基礎教育評比中嶄露頭角。
“為農家孩子的精彩表現而自豪”
伴隨著李湘雲的工作調動與職務調整,同樣的感動和奇跡又發生在三灶中心小學、魚林村小學和小林實驗小學。
三年前的盛夏,記者曾慕名到李湘雲任校長的魚林村小學採訪。半山腰的田徑場上龍騰虎躍、熱火朝天,綠樹掩映的教學樓裏書聲瑯瑯。一所僅有6個教學班、268名孩子的村莊小學,從少年田徑賽金灣區第一、足球賽珠海市第一,到征戰全國和國際少年足球“達能杯”大賽摘取金牌、銀牌,李湘雲一次次為農家孩子的精彩表現而自豪。
2006年,李湘雲率領的魚林村小學的隊員們在一無教練、二無替補的情況下,不畏強手,愈戰愈勇,從全國賽區的選拔賽、半決賽直至打進在上海盧灣體育場舉行的總決賽,與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選派的少年足球隊展開爭奪。誰也無法想象,這些來自南國邊陲小漁村的孩子是怎樣以皮膚最黑、個頭最矮而綠茵場上拼搶最頑強的形象,在全國少年足球大賽角逐場上贏得了寶貴的獎牌。
小林實驗小學是李湘雲22年校長生涯中的第四所邊遠鄉村小學。如今,李湘雲又為小林實驗小學創出了一條“藝術特色”之路,從滿目錦繡的生態校園,到孩子們的圖書角、小航展、快樂舞臺;從孩子們人人參與的課本劇排練、剪紙藝術展、葫蘆絲演奏,到別開生面的良師工程、快樂教育,“追求藝術”在這裡成為全體師生的共同追求。(光明日報記者楊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