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從牡丹江市驅車3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坐落在山腳下的海林市三道鎮木蘭集村。“沈艷華老師是六年級班主任,除了教數學、語文外,還負責音樂、美術等,是個全科老師。”木蘭集村小學校長孟凡武邊介紹,邊把記者帶到沈艷華所教的班級。
沈艷華正在給同學們上語文課,雖然班級裏只有8個孩子,但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整個教室。
沈艷華課間與學生一起遊戲。王月迪攝
真情融化一顆顆心
現在的教學條件已經比原來好多了。”下課後,沈艷華和記者聊了起來,“我最初在木蘭集村下伸點江北三隊任教時,沒有電,交通也不方便,只能住校。學校只有我一個老師。晚上,凜冽的寒風打在塑料布窗上呼呼作響,我從小就膽小,夜裏嚇得睡不著覺,常常蜷縮在被窩裏哭。”
那時的農村,不太重視教育,不少孩子輟學務農。小男孩高金宇的父母去世後,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因為要支撐整個家,他選擇了輟學,幹活養家。沈艷華知道後,常常去他家補課,幫他喂豬喂雞,縫補衣服。“我要回去上學。”一個月後,高金宇哭著撲在沈艷華懷裏。真情融化一顆顆心,輟學的5名學生全部重返校園。
後來可以通勤了。每天,沈艷華都早早起來,乘小板船渡過一條大江,再步行翻過一座七八里路的山嶺去教書。一次,沈艷華下班回家,遇上了突如其來的大雨,上了小船行駛到江心時,江面颳起大風,狂風夾著巨浪不停地拍打著小船,船裏面涌進的水越來越多,隨時有翻船的危險……
“四處無人可以幫忙,快要絕望時,突然看見對岸前來接我的丈夫,求生的本能給我帶來力量,終於在離渡口很遠的地方靠了岸。”20多年過去了,沈艷華回想起那個場景還心有餘悸。上了岸,沈艷華的丈夫一把將她摟入懷中,流著淚説:“媳婦,咱不幹了,不能為了教學把命都搭上啊!”然而,第二天,沈艷華仍舊出現在了熟悉的課堂上。
最對不起家裏人
放學後,記者跟隨沈艷華來到她家,她的丈夫康世林熱情地把我們讓進屋。
康世林右眼球發白,已經看不到東西了。問起緣由,沈艷華滿臉歉疚。
1992年,沈艷華調到木蘭集村小學任教。一天下午,沈艷華正在上課,鄰居張嬸急匆匆地跑進來,説她丈夫劈柴把眼睛碰出血了。“當時以為老康皮實,應該沒事,就堅持上完課後才回家。回家時丈夫已經被人送到了村衛生所,説碰壞了眼球,得馬上去牡丹江治療。”到牡丹江後,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老康的右眼失明了。
“我從來沒有埋怨過她。”康世林感慨道,“她愛她的學生們,這個我能理解。”為了讓沈艷華全身心投入教學,康世林一個人种家裏的10多畝地,還包攬了所有家務活。
讓沈艷華感到愧疚的,還有她的女兒。1993年秋季的一天,學校組織師生到野外勞動。沈艷華很想請假,因為家裏5歲的女兒正在發高燒,可一想到學生到野外可能有危險,便給孩子吃了些退燒藥,送到鄰居王奶奶家,就去上班了。
“沈老師,你快點回家吧,孩子燒得厲害。”在勞動結束後回校的路上,王奶奶的兒子跑來找她。聽了這話,沈艷華把學生託付給其他老師,急忙往家跑。一進屋,只見孩子躺在炕上,已不省人事。經過搶救,孩子的命保住了,但基本失去了聽力。“孩子,媽媽對不起你啊!”聽了醫生的診斷,沈艷華抱著女兒失聲痛哭起來……
女兒很懂事,非常理解媽媽。“用自己的知識和積累帶給孩子們智慧,這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受沈艷華的熏陶和感染,如今女兒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老師。
“我的班裏沒有差生”
“我家裏條件不太好,身上穿的衣服幾乎都是她給的。”“我家地多,父母很忙,老師給我買了好幾次早飯。”“我身體弱,愛生病,總得請假,老師就去家裏給我補課。”當記者問到沈老師是個怎樣的人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起來。
“用真情和合適的方法去感化,我的班裏沒有差生。”沈艷華堅信這一點。
斗轉星移,沈艷華在大山深處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地耕耘了32年。這些年來,她先後獲得海林市、牡丹江市、黑龍江省的諸多榮譽,並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上級有意調她到鎮裏、縣裏工作,也有私立學校高薪聘請她,都被沈艷華婉言謝絕了。沈艷華説,自己能夠做一架在山區裏傳播知識和智慧的“人梯”,成就孩子們精彩的未來,這樣的人生很幸福。(光明日報記者孫明泉 特約記者 張士英 朱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