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展播頁

檀樹小學校長陳宋瑜:用扁擔挑起孩子的希望

發佈時間: 2013年06月20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光明日報

形象大使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冀玉華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標題: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用扁擔挑起孩子的希望

——記湖南省寧鄉縣巷子口鎮檀樹小學校長陳宋瑜

  人物檔案

  陳宋瑜,男,1955年出生。1977年至今,在湖南省寧鄉縣巷子口鎮檀樹小學擔任教師、校長。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鄉村教師、長沙市首屆十佳魅力教師、湖南省創先爭優模範共産黨員、寧鄉縣首屆道德模範、寧鄉縣師德標兵。

  人物評價

  寧鄉縣巷子口鎮中心學校副校長姜偉文:陳校長36年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愛職如命,為人忠厚老實,工作兢兢業業,生活簡簡單單。他用自己的青春年華見證著檀樹山上的日出日落,用自己的知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把山裏孩子送到了山外的世界、寬廣的舞臺。

  陳宋瑜妻子胡愛娥:老陳從外表上看十分瘦弱,但內心卻十分強大,因為他心裏充滿了一份愛,一份勇敢,一份堅定,一份堅持。

  檀樹小學四年級學生陳晴:陳老師是我們的校長,也是我們的美術老師和體育老師。他的課是我們最喜愛的課。在陳老師的教導下,我和其他很多小朋友一樣,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們都很感謝陳老師,也很愛陳老師。

陳宋瑜

陳宋瑜

陳宋瑜

陳宋瑜

  “披星戴月覓歸程,風來雨去注愛心。晚近三更難入寐,燈明午夜譜心聲。心繫大山情義重,夢入叢林雨露深。教書育人興偉業,卅年骨瘦漸嶙峋。”

  這首詩,在湖南省寧鄉縣偏遠地區巷子口鎮口口相傳。這既是山區幹部群眾對該鎮仙龍潭村檀樹小學教師陳宋瑜的讚頌,更是他紮根大山、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一人,一校,一輩子。陳宋瑜用一根彎彎扁擔,挑起了大山孩子的希望。

  “我一定得留下來”

  1977年,陳宋瑜成為一名民辦教師,他主動請纓來到檀樹小學。學校位於仙龍潭村桂岩山半山腰的檀樹坳,缺水沒電,不通汽車。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説:“出門下坡,抬腳上山”。

  陳宋瑜初來學校那天,老村長領著他“參觀”學校——3間土磚教室。老村長用懇求而又滿懷希望的語氣説:“就這個情況,山上孩子苦,多幾個走出大山,孩子們才有希望,今後學校全靠你啦。”

  “我願意幹!”陳宋瑜態度堅定。這一句承諾,讓他堅持了36年。

  36年來,陳宋瑜為1000多名孩子開啟了智慧之門,其中12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

  36年來,檀樹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均達100%,優秀率達95%以上,成為無流動、無事故、無違紀的“三無”學校。

  疼愛了學生,卻虧欠了家人。陳宋瑜説,自己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妻子。妻子胡愛娥有時埋怨他説:“學生就是你的命,在你眼中,學校比家庭重要,學生比妻子和兒女重要。”話雖如此,但這個純樸的農村女人卻是最支持陳宋瑜工作的。她常對人説:“老陳太忙,我一個人種田持家也習慣了。”

  陳宋瑜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2003年,妻子也到了縣城帶外孫。兒女不放心把他一個人留在大山深處:“爸爸,您身體不好,趕緊下山吧!”

  陳宋瑜不答應。他説:“為了山上孩子們的前途,為了讓父老鄉親更放心,我一定得留下來,因為只有我才最適合這裡。”


  “再也挑不動了”

  與其他老師相比,陳宋瑜除了手中的一支粉筆,還多了一根扁擔。學校不通公路,孩子們的書籍課本要從集鎮運上山,靠的就是陳宋瑜的扁擔。 

  集鎮距學校15公里,山路崎嶇。每學期開學前幾天,陳宋瑜總是自己用籮筐把課本一擔一擔挑上山來。體重90來斤的他,一擔要挑100多斤書。每一個來回要4個小時,經常累得氣喘吁吁。

  2006年正月開學前,他像往年一樣挑書上山。行至半山腰,下起了雨雪。

  “絕對不能讓雨雪淋濕書本。”陳宋瑜脫下兩層外衣遮住籮筐,硬著頭皮挑著書本往山上趕。他艱難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終於把書本挑到了學校的臺階上,可他也因體力不支而累倒在地,不省人事……

  經歷這次休克之後,陳宋瑜常感身體不適,經醫院診斷為肺氣腫、雙肺感染。但他一直撐著不去住院,有時吐了血,就用紙包住藏起來。

  2006年下半年,陳宋瑜實在堅持不住了,才被妻子、領導和學生家長強行送進醫院。醫院建議他至少住院一個月,但他僅住了5天就出院上班,回到了心愛的講臺。

  2008年,學校通上了水泥公路。陳宋瑜這才放下了肩上的扁擔。陳宋瑜對記者説:“年輕的時候感覺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氣。現在身體不好,再也挑不動了。”

  “愛是陽光,能融化堅冰”

  在檀樹小學教書,陳宋瑜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失學。山區老百姓因為家境貧困,有時候不願意送孩子讀書。於是,上門勸學便成了陳宋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孩子讀書不能耽誤,沒有錢我給你墊上。”2004年上學期,離校15里的安化縣學生吳讚,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失學。陳宋瑜利用課餘時間先後3次上門家訪,來回步行90多裏羊腸小道,耐心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他的執著與真誠最終感動了學生家長,同意讓孩子繼續就讀。陳宋瑜為吳讚交付了100多元學費。期末時,吳讚提了幾個雞蛋和一包辣椒表示謝意,他欣然收下了這份遲到的“學費”。

  36年來,陳宋瑜自掏腰包先後為42名學生交學雜費兩萬多元;先後將40名邊遠年幼學生帶到自家餐宿卻分文不收。可他依舊住土磚屋,背黃布包,看黑白電視,走路上下山。

  “愛是陽光,能融化堅冰。”陳宋瑜説他信這句話。

  採訪結束,陳宋瑜送記者下山。從汽車的後視鏡裏,記者看到陳宋瑜瘦削佝僂的身影,不由得想起那根挑起了大山孩子希望與夢想的彎彎的扁擔。(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特約記者 禹愛華 照片説明:陳宋瑜在課堂上輔導學生。光明日報通訊員 湯文強攝)

責任編輯:趙莉莉

熱詞:

  • 最美
  • 鄉村
  • 教師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