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個人檔案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任教學科:語文、數學、體育、音樂、思想品德

●從教地點:綏德縣義合鎮黨家溝小學

 

 
 

 
 

●任教經歷:1980年至1985年在綏德縣義合鎮胡家溝小學任代課老師 1986年至2012年在綏德縣義合鎮黨家溝小學任校長

 

 
 

投稿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光明日報社社辦公室(請註明“最美鄉村教師2012投稿”字樣)

投稿郵箱:zmxcjs@gmw.cn

聯絡電話:010-67078888
   

    人生箴言

 

    把美德和善行傳遞給孩子們,讓大山裏的每一個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長。

 

    同事評價

 

    胡永鋒老師心中有大愛,她認真、負責、敬業、愛崗、嚴謹,是大家心目中的女強人。她家中不幸,卻把淚水咽在肚子裏,微笑留在臉上,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為學校作出很大貢獻,她是我們師生的榜樣。

 

    ——綏德縣義合鎮中心小學校長郝文海

 

    學生評價

 

    黨家溝小學有這樣關心我們學習、生活、成長的好老師,是我們的福。胡老師為人正直,教學認真,她不僅教我們知識,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她不但是位好老師,還像好媽媽一樣關心和愛護我們。

 

    ——黨家溝小學黨雨佳同學

 

    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山村小學——陜西省綏德縣義合鎮黨家溝小學。

 

    “汽車上,新氣象,座位不夠互相讓,大人讓小孩,叔叔讓大娘……”近日,記者採訪時看到,這裡笑聲歡暢,童心盪漾,一位“大阿姨”正在與一群懵懂的孩子們念著兒歌,做著遊戲,其樂融融。

 

    這位“大阿姨”就是黨家溝小學的“掌門人”——胡永鋒。

 

    在像這樣的只有一位老師的學校裏,胡永鋒默默堅守了30多年,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無怨無悔地紮根大山,教書育人。

 

    説起胡永鋒,黨家溝村的父老鄉親和孩子們,無不動情。

 

    為了留守兒童,她選擇了留守

 

    1980年,年僅17歲的胡永鋒,帶著對鄉村教育特殊的理解和情感,成了綏德縣義合鎮胡家溝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

 

    1985年,22歲的胡永鋒與該鎮黨家溝村的青年張保林結為連理。她的婆婆,正是在該村開辦家庭幼兒園、獲得“省級模範教師”稱號的優秀教師常明芳。

 

    婆婆的幼兒園每天義務接管70多個孩子,這不但減輕了村民們的監管和勞動負擔,更為孩子們開闢了幸福樂園。

 

    在偏遠落後的農村,常明芳的舉動立即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全縣幼兒保育工作做出了表率。

 

    剛過門的兒媳婦胡永鋒,成了婆婆的有力“幫手”。久而久之,常明芳發現這個兒媳婦不僅做事乾淨利索肯吃苦,而且非常有愛心和耐心,這足以讓她感覺欣慰。婆婆暗下決心:“一定要培養兒媳婦,讓她成為常家教育事業的第二代接班人。”

 

    1991年,黨家溝幼兒園成功遷入村小學,實現了一體化管理。經過多年的磨礪和打拼,此時的胡永鋒羽翼漸豐,她不但成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能手,而且還通過努力,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

 

    2006年,因農村適齡兒童減少,需要撤點並校,黨家溝小學成了教學點。為了再次減輕村民的負擔,防止留守兒童失學,胡永鋒無怨無悔地選擇了留下。

 

    隨著師資力量的縮減,胡永鋒只能“一人一校”,開始了她的“獨角戲”生涯。她一個人承擔了幼兒保育和一、二年級的全部課程。這一教,又是7年。

 

    為活著的人活著,無論如何要盡這份責任

 

    説起學生,胡永鋒有著無限的興奮與激動。但談到家庭時,胡老師卻充滿了傷感與無奈。

 

    與丈夫結婚後,胡永鋒夫妻倆恩恩愛愛,生活幸福而美滿。然而,2002年,她的丈夫突然因車禍撒手人寰。

 

    噩耗傳來,她頓覺天旋地轉。她無法相信,她的幸福生活竟是如此的短暫。最大的孩子14歲,最小的才8歲,而且還有雙方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顧。

 

    胡永鋒強忍著淚水,硬是靠著一種信念、韌勁和毅力,逐漸挺了過來:“我要為活著的人活著,孩子需要關愛和呵護,老人需要關心和照顧,無論如何都要盡這份責任!”

 

    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辦完丈夫喪事的第二天,在婆婆和家人的鼓勁和安慰下,胡永鋒抹乾了眼淚,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學校。

 

    “我無法割捨下孩子們,他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種希望和寄託。”胡永鋒説。

 

    丈夫去世的一個月後,公公也因深受刺激,悲傷過度,患上了腦血栓癱瘓在床。對於這個不幸的家庭,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多舛的命運面前,胡永鋒沒有言敗。一方面,她毫無怨言盡心盡力地托起了家庭的責任,另一方面,她還為學校裏的事情操勞著。

 

    在公公癱瘓在床的5年時間裏,胡永鋒從未間斷過對公公的照顧。常明芳説起兒媳婦胡永鋒,眼裏頓時充滿淚水:“在老伴生病到去世期間,她像女兒一樣,又是給公公喂飯,又是給公公洗衣、洗臉、洗腳、理髮,樣樣都做。一次,老頭子大便失禁,她不嫌臟,不嫌累,把公公從裏到外收拾得乾乾淨淨。”

 

    胡永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她的孝順,她盡守孝道的美德也讓當地不少人動容。2010年,綏德縣老齡委授予她孝親敬老的“好女兒”“好媳婦”稱號。

 

    為責任而擔當,奉獻就是幸福

 

    在孩子眼裏,胡永鋒就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媽媽。

 

    一人一校,從早上到下午,胡永鋒一直在學校。午飯吃的是早上從家裏帶來的饅頭、稀飯、鹹菜,從沒有吃過一頓熱乎飯。她希望騰出更多時間為孩子批改作業和備課。

 

    學校只有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教學採取複式教學法,胡永鋒每節課都要給同教室的各年級孩子輪流授課,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在這裡上完二年級,再轉到鎮中心小學。

 

    複式班的上課方式難度較大,胡永鋒潛心研究探索,克服教學困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語文、數學課上,她從實踐入手,常常把孩子們帶到田野、山間、小河邊等,用最真實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除了每天必上的兩門主課外,胡永鋒還會給孩子們上美術、音樂、禮儀和思想品德課,盡可能地讓孩子們接受更全面的知識。

 

    胡永鋒是個閒不住的人。2005年她通過函授上了電大,積極進取,廣泛吸納知識。如今,已近50歲的她,仍不斷參加各種教育培訓。

 

    胡永鋒在幼兒保育工作中傾注了全部精力。學校有11個幼兒,胡永鋒説:“幼兒園的孩子離開父母,很孤寂,要讓孩子們在心靈的深處感受到‘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説我好娃娃,我説老師像媽媽’的氛圍。”於是,胡永鋒成為了“八大員”:生活照料保育員、愛心細緻教養員、精神文明宣傳員、講究衛生清潔員、體育鍛鍊教練員、智力開發科學員、熱飯煮蛋炊事員和唱歌跳舞表演員。

 

    “守望校園、守望孩子、守望未來。”——在空曠的校園裏,胡永鋒默默地堅守了30多年。

 

    她從未想要離開。“這裡的孩子,父母多半在外打工,走時把孩子留給家裏的老人照顧。這些孩子需要我,鄉親們也希望我留下來,我不能走!”胡永鋒説。

 

    (光明日報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 光明日報通訊員 霍小微 王瑞平)

責任編輯:光明網

熱詞:

  • 最美鄉村教師
  • 光明日報
  • 中央電視臺
  • 胡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