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趙樹明老師扶學生過河 |
矢志不渝 雙鬢始不忠
趙樹明,1956年出生在通江縣龍鳳場鄉羅村溪村。該村地處高寒山區,土地貧瘠,閉塞偏僻、愚昧、貧窮、落後。1977年他平昌師範畢業後,為徹底改變他童年苦澀的記憶,追隨他心中的陽光,他根基家鄉,毅然執起教鞭,走上講臺。在村裏當起了十幾個學生的“孩子王”。春去冬來,寒暑往返,一幹就是三十三年。趙老師曾風趣的説:“我的職業生涯,真是‘三十三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三十三年來,他的學校一直是“一校、一師、一班”的“三一”學校,他一直堅守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家住校門口的村民説,33年來、趙老師從沒有無故放過一天假,從沒有因私事耽誤學生一節課,每逢颳風下雨,總是見他背著學生,拉著學生,往返在上下學的路上……
其實,三十多年來,趙老師有很多外調的機會,但他都放棄了。他捨不得他的這一特殊的崗位。直至今日,他還“單兵”奮戰在龍鳳場鄉羅村溪村教學點,執著地守護著他的那片熱土,守護著他心中的那一束陽光。
艱苦創業 三十三年風雨路
羅村溪村教學點,地處龍鳳三村,距離龍鳳場鄉十公里山路,山高路遠,學生入學十分不便,1977年,當時的鄉鎮府所決定在該村創辦一所小學。
1977年,趙老師開始上班。這所學校只有一片場地,兩間破草屋,一個擁有11名學生的複式班,桌凳都是石頭壘起來的,無廁所。趙老師與村民一起人拉肩扛,建造起了石木草的一共三間教室,壘起了廁所,學校就算建起來了。
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視。趙老師積極主動的爭取改善辦學條件,他到村裏、鄉里,不知跑過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強烈的事業心感化了村民,感動了上級。多渠道集資,建成了一間伙房,一間辦公室,一間教室,有木質課桌凳,簡易教具、器材、籃球場,木球架的簡陋學校。
“單兵作戰”的工作是很難想象的,誰能沒有私事,誰能沒有兒女情長。在處理家庭事務與工作的關繫上,唐老師尤為痛苦,令人感嘆。2006年,其父病重,在通江縣城住院兩個多月,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去照顧盡孝,其間的每週日下午,他每次都是在姊妹們抱怨聲中,在父親留戀的眼神中,匆匆含淚返校,回到自己深愛的學生身邊。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是趙老師最感為難的問題,為讓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親情母愛,他耐心説服妻子,拋去家務和農活,來到學校,無償地為學生做些事情,噓寒問暖,獻上溫馨的母愛。
在三十三年風雨路上,趙老師用良知指引著自己前進的方向,用行動守望著心中的一束陽光。